第七百三十七章:新安有決策(1 / 2)

盛夏酷暑,烈日炎炎,整個大地都被炙烤的沒了生氣。忽而通往洛陽的黃土官道上揚起了長長的灰土長龍,附近的百姓見狀見狀都嚇的紛紛躲入山林之中。刀槍林立的兵馬開了過來,也就意味著這片土地又將經受戰場廝殺的蹂躪。

黑色戰旗無精打采的耷拉著,偶爾蕩起一陣風來,旗麵赫然展開,其上所繪製的卻是蒼鷹形狀。躲在遠處樹林裏眺望的當地山民登時臉色劇變,這正是叛軍獨有的旗幟。事實上,這股人馬自東向西而來,也早就能猜的出,八成便是燕朝的兵馬。

現在安祿山在洛陽自立稱帝,開創所謂的大燕朝,叛軍河北、河東與都畿道近百個郡,儼然有一副要要滅了唐朝的架勢。而且,燕軍也確實打了幾場震動天下的打勝仗,一則全殲宰相高仙芝所領的唐軍,二則是攻陷潼關一舉圍困長安,逼得天子倉皇狼狽的逃亡蜀中。

然而,事態的發展總是喜歡一波三折,就在全天下人都以為長安即將不保,可偏偏長安就硬生生的堅持了半年之久,甚至還反咬一口,徹底全殲了孫孝哲所領的兵馬。於是乎,唐朝順理成章的派出了宰相房琯領十萬大軍攜勝利之威勢,趁著洛陽城內訌的機會東出,收複失地。隻可惜,房琯大軍竟在洛陽城下功虧一簣,被尹子琦打的大敗虧輸,十萬兵馬頃刻間土崩瓦解。

到了現在,天下人已經鬧不清楚,究竟唐朝更有上天的庇護,還是燕朝兵威更勝。總而言之,兩家竟好像你來我往一般,忽而大勝又驟然大敗。

這不,燕朝大軍反擊,進來聲名鵲起的尹子琦帶著他的精銳人馬揮師西進了。

當地的百姓在感情上是希望唐朝收複失地,趕緊把這些從幽燕北方南下的胡兵趕走,可宰相房琯的到來卻打破了他們一廂情願的幻想。由於房琯以懲治投敵叛賊之名殲滅了不少本鄉本土的團兵,使得各家各戶幾乎都有親人死於唐.軍手下,因而便對唐朝的兵馬也連帶著充滿了警惕與反感。

一名膽大的年輕獵戶距離疾馳趕路的燕軍不過二三裏的距離,再往前靠近眼看著就要出了灌木林子的掩護。隻見他箭在弦上,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還是一名年長的獵戶將其一把拉住,才免於被人發現。

“不要命了?單槍匹馬就敢挑戰上萬兵馬,人家隻要一眨眼的功夫就能把你砍成肉泥!”

年輕獵戶情緒激動,被年長獵戶按在地上還兀自的掙紮著。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了,死便死,怕甚?”

年長獵戶顯然對他的說法不以為然,勸道:

“四郎啊,聽伯父一句話,如果你真有心報仇,不如投了唐朝的軍隊,俺聽說神武軍自成軍以來不曾打過一次敗仗,現在去投,殺敵又何至三兩人呢?”

年輕獵戶的眼睛裏迸射出灼人的目光,似乎已經被年長獵戶說的心動。

“大伯說的有理,隻是俺又上何處去投那神武軍呢?”

“看看,糊塗了吧,三日前就聽說神武軍打下了新安,你看看尹子琦帶著大批的人馬向西去,這是要作甚了?”

“難道尹子琦此去是為了攻打新安?”

年長獵戶嗬嗬笑道:

“還行,沒笨到不可救藥……”

新安關城,神武軍整軍三日,原本打算即刻起行東進,但突然接獲了尹子琦率軍進抵的消息。大軍起而未發之際,這個消息卻讓秦晉改變了主意,轉而令全軍以逸待勞。

除此之外,秦晉又緊急召開了軍事會議,軍中諸位重要人物都列席參加,包括隨軍同行的宰相房琯。

秦晉本打算派人把房琯護送回長安,可房琯卻堅持要留下來,聲稱不看著神武軍打進洛陽就算死也不能瞑目。事實上,在秦晉的眼裏,房琯的政治生命在洛陽兵敗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終結,隻要回到長安,他必然會得到應有的懲罰,如果按照李隆基的脾氣,就算將其斬首也不為過。然則現在朝廷上做主的乃是李亨、李豫父子,這兩個人都是一般的宅心仁厚,未必肯輕易要了他的命,可貶官流放也是在所難免的。

因此,當房琯要求留下來,秦晉也就同意了,反正此人對神武軍的態度已經大為改觀,留下來未必是壞事。

“拒城而守,秦大夫明斷,此時出城絕非明智之舉!”

房琯對秦晉保守的戰略表示占同,然則神武軍內以楊行本為首的一幹人等卻極力主站,強烈要求在野戰中一舉擊敗防守洛陽城最後的兵力。其目的也是一舉震動叛軍,扭轉唐.軍野戰必敗的固有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