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建寧王發難(2 / 2)

回頭想想,如果沒有這人倫慘劇,又怎麼可能有後來的貞觀之治呢?

念頭及此,崔光遠咬了咬牙。

“就依大夫所意,並案處理,審他個天翻地覆!”

在下定這個決心的同時,崔光遠心中也十分清楚,隻要踏出了這一步,朝廷上必然會掀起一番腥風血雨,長安解圍一戰開始短暫的表麵精誠團結也必然會被撕得粉碎。

然則,有時候反而是將矛盾公開化,更有益於朝局的穩定,到時候逼得天子表態,也就斷了一些人騎牆觀望,和選擇戰隊,打一場曠日持久,勢均力敵的政爭之戰。

李萼也雙拳緊握,神色間冰冷如霜。

“大夫雖然沒有明說,但以李某私下揣度,大夫這麼做是算準了天子宅心仁厚,優柔寡斷的性子,多半會把這件事大事化小,可對那些居心叵測之人卻是一次難得的激勵!到那時,廣平王的處境就更加岌岌可危!”

李萼的想法與崔光遠不謀而合,兩人相視無言。良久,崔光遠才又恍然問道:

“大夫急急離開,究竟發生了何事?”

至此,李萼才露出點笑模樣,笑道:

“是大事,但卻不是壞事,楊行本帶著馮翊的神武軍抵京了!”

這的確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神武軍乃是秦晉的立身之本,也是他們這些人恢複大唐盛世唯一可以找到的依仗。

楊行本抵京的消息很快傳了開去,天子李亨召集大朝會,接見有功將士,並從重封賞。

其中秩級在五品以下的將佐人等,凡有功者各升三級,五品以上的官員則另有封賞。

秦晉曾建議,現在不是論功行賞的時機,如果打贏一仗就要大肆封官,隻會使人誌得意滿而懈怠。這一點,與新任的宰相們不謀而合,他們也不建議對有功的武將大肆封賞。當然,雙方的初衷是截然不同的。

連首功的秦晉都拒絕了封賞,其餘的有功將校自然也紛紛表態,不想這麼快受封受賞,一切等到平定亂賊,天下太平以後在論功行賞。

對此,李亨也曾明確表示,所有五品以上官員的功勞都記錄在案,如果有人平亂未成而先身死,則會從重從優承繼在他的子嗣族人身上,朝廷絕不會做令人心寒之事。

所以,此次朝會旨在接見從馮翊趕來的有功將佐,也是要做個樣子給天下人看,天子和朝廷絕對不會虧待了那些在地方上浴血奮戰的將士們。

直到午時,所有人都以為這次朝會將順利結束之時,一個年輕人卻站了出來。

“陛下!臣有大事啟奏!”

此人並非普通的朝臣,而是當今天子李亨的第三子,建寧王李倓!

李亨雖然性格寬仁,但是對幾個子女向來管束極嚴,此時李倓站出來說有事啟奏,在他看來就是給這次接見有功勤王將士而專設朝會的搗亂。

“無論何事,散朝再說!”

李亨的聲音中透著不悅,但也沒有當眾發作,訓斥李倓。

不過,李倓似乎並沒有注意到李亨的臉色,而是執意道:

“陛下,難道事涉國本,也要押後再議嗎?”

“你!”

李亨怒容陡起,但畢竟國本二字出自李倓之口,想必也不是玩笑之言,便沉著聲音道:

“說!假若信口雌黃,你可知道當受何等懲罰?”

李倓麵無懼色,長身而立,麵色激憤,大聲說道:

“有人要謀害廣平王,但,但有司官員畏懼其中險惡,不敢惹禍上身,試圖掩蓋此案。臣才不得不在此時說出來,讓百官們都做個見證,看看究竟哪個還敢胡作非為!”

這番話說的沒頭沒腦,內容卻震撼到了極點,許多官員竟一時間沒反應過來,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包括李亨在內,都以為自己沒聽明白。

“你,你再說一遍?”

於是,李倓又從容的複述了一遍。至此,李亨確認無誤,他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種古怪的神色,這其中有驚訝,有憤怒,甚至還有些傷心,但彙聚在一起,竟然使得這位曆經磨難的天子說不出一句話來。

還是宰相房琯反應的快,替天子解圍。

“建寧王,如此駭人之事,可有憑據?”

李倓朗聲道:

“憑據當然有!數日前的夜晚,廣平王被驚馬衝撞,險些喪命,在場的軍卒將校也有數十人,他們個個都是人證!若不信,招來訊問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