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出手製胡兵(2 / 2)

“聽說磨延啜羅是回紇可汗異母同父的弟弟,隻不知本事如何。”

李豫對於回紇內部的情況也頗為了解,在得知了磨延啜羅沒有接到詔書,便私自進入長安之後有些不滿。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磨延啜羅這麼做就等於在藐視李亨作為唐朝天子的權威,而李豫作為李亨的繼承人,自然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快。

“若查實身份,先議他的治罪,給他一個下馬威!”

郭子儀斷然拒絕了這個提議。

“磨延啜羅的野心越才智不輸於乃兄懷仁可汗,這種方法恐怕不能使其就範,說不定還會激起意想不到的麻煩。”

秦晉也有些惱怒。

“那也絕不能裝作不知情,吃了這個啞巴虧!否則,他隻會更加肆無忌憚!”

“也不是沒有辦法,末將倒有一計。”

李豫十分高興,催促道:

“將軍快說,隻要出這一口惡氣,李豫願負全責!”

郭子儀笑了。

“廣平王言重了,沒人需要負責,這些回紇兵囂張跋扈,剛進了城就有強搶民財的劣跡,京兆府按律辦案拿人,又與旁人何幹呢?”

聽了郭子儀的建議,秦晉有些擔心。

“聽說政事堂有意撤換京兆尹,崔大尹如果牽扯進來,恐怕就給了他們以口實。”

郭子儀卻道:

“大夫多慮了,崔光遠絕無拒絕的可能,而且他這麼做也恰恰證明了他不會騎牆觀望!”

郭子儀沒有避忌廣平王,顯然是很清楚,秦晉已經把廣平王拉倒了神武軍的一方,他們現在就是一榮俱榮的局麵,隻要豎起了廣平這麵大旗,一切就不會那麼招眼,變得順理成章。

李豫擊掌讚同。

“崔大尹的確有過騎牆的前科,如此考驗一番,也是正理!”

崔光遠在給秦晉的印象一向都是個耿介之人,若非得李豫之口,他真不清楚此人居然也有不光彩的曆史。其實,唐朝官場從來都是巨浪與暗流同時存在,能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中得以保全自身,又在官場上有所進步,沒有幾個人能夠稱得上是正人君子。

尤其李隆基在位的天寶年間,奸臣當道,朝綱敗壞,更是沒了耿介之臣生存的土壤。所以,就算崔光遠有過這種前科,秦晉也不覺得意外,哪個沒有電黑曆史呢?他向來信奉兩利則合,隻有利益相關才是最好的粘合劑。

當然,也不否認這個時代有氣節高遠之人,但秦晉可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這種可遇而不可求的虛無縹緲上。

“好,就這麼定下,讓崔大尹拿人,然後就等著看好戲!”

郭子儀又道:

“末將懷疑,磨延啜羅之所以一改此前的態度,答應把賊首先行押解過來,可能就是已經得知了賊首的假身份,想給咱們製造點麻煩,讓朝廷出醜!”

秦晉冷笑道:

“這次就讓他作繭自縛,偷雞不成先蝕把米!”

計議完畢,三人各自行事,郭子儀出麵找到了被回紇兵搶過的苦主,又安排了一場當眾喊冤的戲碼,李豫自然就成為了這場大戲的主角,當場答應下來一定為他伸冤討回公道,使為惡之人得到應有的懲處。

這件事發生在大庭廣眾之下,百姓們對於回紇兵的惡行紛紛義憤填膺,為廣平王勇於擔當替百姓出頭擊掌喝彩。於是,李豫就順理成章的到了京兆府,找到京兆尹崔光遠道明此事原委。

崔光遠早就得知回紇兵在城中鬧事的消息,但曆來京兆尹對這種涉及外藩的案件都本著大事化小的原則,他雖然有心懲治卻不想橫生枝節,因而才忍下一口氣、現在見廣平王擺明了車馬找上門來,高興的一拍大腿。

“就等廣平王一句話呢!下吏即刻交代下去,務必擒拿作惡賊兵!”

李豫又道:

“那個頭目很有可能是回紇大將磨延啜羅,你這次去務必要將此人擒來,千萬不能失手!至於人手方麵,京兆府的差役未必是回紇兵對手,可從神武軍中調撥。”

崔光遠愣了一下,繼而又道:

“請廣平王放心,一個也跑不了,到時候長安城門一關,便可甕中捉鱉!”

說到此處,他頓了頓,問道:

“既然要從神武軍中調撥人手,又何必讓京兆府的人插上一手?”

李豫道:

“此事須得低調處理,京兆府監管治安,盜搶正在職權範圍內,所以也算師出有名。假若以神武軍的名義,就會被人冠以兩軍相爭的非議,麻煩的就不止回紇兵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