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名將薦名將(2 / 2)

秦晉冷笑道:

“就讓他揣著奇貨吧,咱們不與表態,看誰著急!”

郭子儀還是擔心。

“末將隻擔心朝中有人會因此再做文章!”

秦晉卻冷冷道:

“那些鼠輩文章做的還不夠多嗎?也是時候讓他們得到教訓了!”

很顯然,郭子儀明白秦晉所指的教訓是什麼,便道:

“大夫以自罰逼迫天子表態,恐怕得不償失!萬一……”

秦晉擺了擺手。

“李泌之流不過蒼蠅蚊子而已,此前之所以留著他在耳邊嗡嗡作響,是不想在危機之時亂了自家陣腳,現在此人既然得寸進尺,又何妨讓他作繭自縛?”

郭子儀擔心的就是這個,逼迫天子做不情願的事,必定會使天子心中留下一根刺,就算暫時不發作,也早晚有發作的一日,如此留下隱患,是他所不願意見到的。

然則,秦晉所顧慮的根本就不是李泌,而是即將入政事堂為相的房、崔二人。

在天寶十五年時期,房琯為兵部侍郎,崔渙為黃門侍郎,雖然聽過其名,也見過其人,但畢竟不曾打過交道,這兩個人平時也極是低調,實在弄不清楚他們的脾氣秉性究竟如何。

但是,這兩個人既然是李隆基帶到蜀中去的,又送回來推薦給李亨,也就說明絕非易與之輩,怕隻怕又是和李林甫、楊國忠這等人一般,私心極重,那可就麻煩大了。

眼下的政事堂雖然不成樣子,陳希烈抱病不出門,魏方進隻顧著明哲保身,但至少不會壞事,神武軍和自己也有著極大的自由度。如果李隆基送回來的是兩個超級攪屎棍,一麵要爭權奪利,一麵還要做出政績,那麼倒黴的隻能是他們這些充分陷陣的人。

從哥舒翰到高仙芝、封常清,又有哪一個不是爭權奪利的犧牲品呢?

李亨又是個軟弱的天子,一旦不能平衡臣下,朝局頃刻間就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然則,李亨登基畢竟是存了疑的,事先為經李隆基許可就先斬後奏,雖然李隆基時候也表示了讚同,願意退位為太上皇,可是畢竟有了得位不正的話柄。因此,李亨在處置一切和李隆基有關的人和事時都極為慎重,生怕再落了人話柄。

其實,還有一件事是秦晉想說,又猶豫著要不要說的。

眼下長安局勢已定,朝中已經有風聲,希望把太上皇接回來。但是,李亨明明聽到了這種呼聲,卻選擇充耳不聞,當做聽不到,這麼做就絕對有欠考慮。

當然,秦晉也不希望李隆基這個最大的攪屎棍再回來插上一腳。然則,李隆基畢竟做了近五十年的太平天子,其威望遠非做了十幾年太子的李亨可比,如果放任其留在蜀中,會使中央政府的權威遭到嚴重質疑,尤其是已經派到地方上就藩的藩王。

這些人手中都有李隆基的詔命,可名正言順的掌握地方兵權。可想而知,李亨如果遲遲不接李隆基返回長安,而使其一直流落蜀中,絕對會有人借此而興風作浪。

“大夫,大夫?”

郭子儀的呼喚將秦晉拉回現實中。

這些事他當然不願意,也不能說與郭子儀聽,就算說了也於事無補。

“這段日子我的精力可能都要放在朝廷上,軍中的事務就辛苦你了,降兵的甄別工作進展的如何了?”

眼見著秦晉轉換了話題,就知道他不願意在李泌的事情上做讓步,郭子儀也就不再堅持己見。

說起軍中事務,郭子儀還真就有一樁事要說,那就是向秦晉舉薦人才。

“末將這幾日視察軍務,遇到了一個人,目前正在京中賦閑!”

秦晉饒有興致的聽著。

“此人出身自契丹,但為人卻忠勇的很,曾為朔方節度副使,李光弼!”

竟然是他?

秦晉對李光弼其名自然是如雷貫耳,隻是沒想到此人居然一直就賦閑在長安,直到長安守衛戰之後才聽說了此人的名字,不禁大為可惜。

“此人現在何處,快帶我去見他!”

見秦晉如此著急,郭子儀反而有些吃驚,李光弼的確有些名聲,但也不至於讓秦晉如此失態吧?

“不必勞動大夫,末將已經將李光弼帶來的,若大夫有空,隨時可以傳見!”

秦晉當即一拍案頭,站起了身子。

“好,現在就見!”

他此時正愁手中甚少可以獨當一麵的人,李光弼來的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