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善後非易事(2 / 2)

俗話說,天子腳下無小事,何況這種關乎人力使用的大事?秦晉為此轉呈向李亨請示允準。在得知了他的初衷以後,李亨欣然表示同意,並讓他和廣平王一同負責此事。

現在就算瞎子都看得出來,天子事事都讓秦晉拉上廣平王,一則是給他鍛煉的機會,而來也是在為其積攢功績和資曆。

秦晉本人對這種安排並不反感,廣平王其人謙遜好學,彬彬有禮,全然沒有李家子弟的驕橫與跋扈,相比較而言他的那些叔叔們就不怎麼惹人喜歡了。

眼看著長安之圍已解,宗室們便紛紛上書李亨,請求裁撤民營,讓他們各回各家。畢竟這些天潢貴胄們都是自打出娘胎就嬌生慣養,衣食住行無一不有人悉心伺候,到了民營中一切都要親力親為,非但如此還得眾人在一個鍋裏爭食,夜間數十人擠在通鋪上睡覺,這種日子和受刑坐牢又有什麼區別呢?

不過,關於這一點,百官們的意見卻出奇的一致,認為戰事尚未底定,長安城外的局麵也沒有徹底平靖,誰知道還會不會有反複,朝廷根本就沒有多餘的人力和物力來估計數以萬計的宗室,因而強烈要求天子繼續將這些人繼續關在民營裏。

對此,李亨還是頗感為難的,他所思慮的遠比普通臣子要多,為朝廷節約人力和財力誠然是應有之議,但對待宗室過於刻薄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個淩迫宗室的帽子怕是要遲早扣在自己的頭上。

因而,李亨在此事的表態上竟出乎百官們的預料,而有些模棱兩可。

不過這件事沒有朝臣的配合是無法強行實施的,十王宅早就毀在太上皇西狩之初,在李亨返京之初亦曾將宗室們安置在東宮,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幾個脾氣剛烈的宗室得知了天子和百官們關於此事的對話不禁勃然大怒,紛紛表示要親見天子,當初把他們送進民營時也是說等到長安之圍一解之後就恢複從前的待遇,可現在明顯是要食言的趨勢。

秦晉在這次即將要演化為衝突的危機中,再一次做出了出人意表的決定。僅僅一日功夫,就向天子上書,表示應該依照當初的約定,將宗室們放出民營。

李亨萬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為他解圍的竟是秦晉,大喜之下也申明了態度。

“朕確有解放宗室的想法,可大臣們都說人力物力難以支應,因而也是左右為難啊!”

這既是表明態度,也是變相的求助。

豈料秦晉卻從容答道:

“陛下何須憂愁?宗室人口上萬,完全可以自行為之,如此豈非解決了人力的問題?至於物資一項,臣可酌情滿足他們的需求,總不讓陛下為難就是!”

秦晉這一番話無疑將所有的亂麻都攬到了自己的身上,李亨又是高興又是感慨,幾至不知該說什麼好。

李亨是個有誌於名垂千古的天子,絕不像讓淩迫宗室這樣的汙點出現在後世評價自己的史書之上,現在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自然心情舒暢。

秦晉離開太極宮時,正趕上李泌急吼吼的入宮,當他從李亨那裏得知了秦晉的表態和許諾後,竟全然不顧李亨的臉麵,憤然直呼其為奸臣。

“如此曲意逢迎,實乃奸險之徒,陛下當遠之!”

卻聽一個聲音從旁陰惻惻的響起。

“門下侍郎此話恐怕有失偏頗刻薄。自古哪個奸臣能不顧自身安危,挽社稷狂瀾於既倒?”

是李輔國,李泌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這個閹人隻要一出現就會陰陽怪氣的給自己添堵,但又苦於沒有辦法處置掉。

在他看來,李亨的身邊有太多艱險小人,但偏偏又被視之以親信股肱,根本就動不得。

拋開太極宮內蠅營狗苟,沒有返回軍中,而是帶著一幹隨從趕往長安城外視察。

出了安化門,他隻覺得竟有二世為人之感,雖然與外麵僅僅有一道城門之隔,可為了從容踏出來這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為此而前撲後繼。

叛軍軍營外的壕溝已經被填埋的七七八八,空氣中還是飄蕩彌漫著濃烈的焦臭味道,隨著風勢的忽大忽小而漸濃漸淡。

一路走著,間或還能看到青黑的斷手斷腳從泥土中支出來,孫孝哲叛軍圍城數月,因此而喪命的關中軍民以及叛軍乃以數十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