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廣平王李豫的注意力全在郭子儀的身上,現在忽而聽到了一聲高呼,便又將目光投落在了這高聲驚人的長史身上。
李萼與郭子儀一先一後,李豫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但也隻認為此人應該是郭子儀的幕僚或者親信,但萬想不到竟是神武軍長史。
長史之職,位卑而權重,如神武軍中,非有異於常人之所能者才能擔任,否則神武軍中一應庶務,內外協調,又豈能井井有條,不曾出過一絲一毫的紕漏?李豫自從在團結兵和民營中曆練以來,不止一次的和神武軍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交道,都對此印象甚深,也早就對這位幕後的能人暗自欽佩久已。
“竟是李長史?”
說著,李豫又要長身一揖下拜,李萼則有意無意的側開了身子,直接道明來意。
“下吏此來身負軍務,奉禦史大夫之命,要在民營中選調百人。”
聽說是有公務,李豫當即回過神來,在大庭廣眾之下自然不是議事的場所,而且現下營中眾人情緒興奮,有秩序崩潰之虞,雖然不會釀成大亂,但在以軍紀著稱的神武軍一係重要人物的眼裏,難保不會因此而看清了自己。
一念及此,李豫當即命人恢複秩序,無幹者各就各位。
“郭將軍,李長史,請入正堂說話!”
看到李豫下達軍令幹脆利落,郭子儀和李萼微覺詫異。看來廣平王並非隻是到軍中長些資曆,確有幾分幹才在身,亦有有為之心。
進入正堂,賓主落座之後,李萼開門見山。
“其實選調的標準很簡單,僅有一條,嗓門大即可,越大越好!”
“嗓門大?”
李豫大為不解,民營和團結兵是作為神武軍的補充力量和後備兵源而存在的,選拔優異者也已經有一整套成熟的標準,可以嗓門大者為合格還是頭一次聽說。
與李豫不同,郭子儀在路上就已經和李萼簡單的交流過,也大致了解了秦晉的意圖,因而對這一條選拔標準並不稀奇,隻從容淡定的喝著茶湯。
“廣平王有所不知,禦史大夫交辦下來的差事,還隻能由這嗓門大的人去做!”
對於此,李豫也被勾起了好奇心,然則無論神武軍、團結兵還是民營,都一條規矩,那就是無幹者不得擅自幹預軍令,其中軍令細則自然也不是可以隨意打聽的。
也許是李萼見廣平王麵露好奇之色,便道:
“一會選調完畢,便會送去執行軍務,廣平王若有興趣,可到城上一觀!”
李豫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用來掩飾自己的尷尬,被人識破內心的想法,讓他有種被動的感覺。
“若無軍務,一定要去看看。”
很快,嗓門最大的一百人選拔完畢,李萼便領著這些人離開民營,往西門方向而去。
上了大街,忽有軍中佐吏急急而來,見到郭子儀便喘著粗氣道:
“可算尋著郭將軍了,大夫有令,今日提前出城演練,並指定了由將軍親自指揮。”
李萼聞言一笑。
“是了,今日所為軍務,非要郭將軍配合不可!”
午時上下,數千唐.軍開出長安西側的金光門,於叛軍營寨五百步外列陣擂鼓。這種作為自那夜一戰之後就成了城中守軍演練的必有戲碼,隻不過今日將時間提早了,由日落前的半個時辰改作了午時而已。
與數千步卒一同出城的還有千餘騎兵,與步卒軍陣保持著百步距離,遙相呼應。
恰逢此時,段秀實在崔光遠的陪同下參觀長安城防,到了金光門上忽聞城外金鼓之聲,隻見數千唐軍列陣於叛軍營寨之外,呐喊叫囂,不禁麵色大變。
“這,這是作甚?難道……”
也難怪身經百戰的段秀實吃驚的語無倫次,跟隨李嗣業由安西返回中土以後,對於安史叛軍他也經曆了從不屑到正視,再到重視畏懼這種心理過程。
幾次和叛軍遊騎的交手後,段秀實這才不得不麵對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安史叛軍的實力絕非西域諸國,乃至大食人可比。圍困長安的叛軍營寨,綿延數十裏,初見時也為之心驚肉跳,直到進入長安以後,見到神武軍麵貌赳赳,這才心神稍定。
哪想得到,神武軍竟敢以區區數千人,往叛軍轅門處叫囂挑釁,也難怪他驚訝失色了。
崔光遠卻一副習以為常的神色,隻笑著讓段秀實耐心觀看。
盡管城上的人都是一副泰然表情,段秀實還是想不出,城下的數千唐軍憑什麼敢如此堂而皇之的向叛軍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