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過於妄自菲薄了,河東乃朝廷定鼎天下的根本,居高臨下可鉗製河北,隔河相望又對河南形成泰山壓頂之勢,隻有河東依舊在朝廷手中,安史叛軍才不敢輕舉妄動,傾巢而出,才使得孫孝哲部二十萬大軍成了沒有後援的孤軍。一旦河東有失,隻怕朝廷危矣,平叛也將難上加難。”
郭子儀的話並非好言安慰,而是他心中實在所想,秦晉能以神武軍主力扼守河東,而僅以孤身赴關中,一肩扛起守住長安的重任,其膽識絕非普通人可比。
不過,人畢竟是人,都有不夠堅定的時候,郭子儀在今夜,就意外的發現,這個似乎一切都盡在掌握之中的禦史大夫似乎有些難言的焦慮。
然則,既然秦晉不說,他覺得也不方便開口動問,隻說著一些對眼下局勢的看法和建議。
到了中軍軍營以後,秦晉立即下令,召集所有旅率以上的軍將召開軍事會議,他要做最後一次戰前動員,成敗與否就在此一舉了。
動員會十分成功,在幾個原民營骨幹的帶動下,幾乎所有人都表示會拚力一戰,把叛軍徹底打敗。
直到後半夜,這場動員會才算散場,散場之後,各旅率、校尉直接奔赴各自的軍中,提前做好戰鬥準備。
秦晉的預料果然初步應驗了,天色剛剛放亮,當第一縷太陽光懶洋洋的照射到關中大地上時,排山倒海的叛軍如驚濤駭浪直撲長安城牆。
經過半個冬天的大戰,長安城外堆積的屍體已經以萬計數,所有人都知道攻擊這座天下第一堅城會付出慘重的代價,但這些叛軍在各自將主的驅趕下,依舊不顧生死的向前衝去。
“叛軍的戰術依舊,先用填命戰術消耗守軍士氣和體力,最後才會出動精銳。”
秦晉在城牆上一直守到天亮,半夜的等待,有了結果,卻讓他心情更加沉重。盡管各種判斷都是基於此前得到的信息推演出來的,可在沒有確實的消息之前,這些推斷說到底也隻是個大概率的事件,既然稱之為大概率,那就有小概率不按推演進行。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
“大夫放心,咱們早就熟悉了叛軍的這一套伎倆,上午這段時間,大家都是輕鬆應對,過了午時以後才是硬仗。”
郭子儀對這種烈度的強攻毫不在乎,仿佛擊退他們隻是舉手投足間的事。
事實上,也果真如此,整整一個上午,叛軍和守軍就在長安城牆上反複拉鋸。大批的填命鬼被督戰隊攆了上來,又前仆後繼的死在了城牆下,眼見著城牆下的屍體越堆越高,甚至已經接近丈許,就連一貫淡定的郭子儀都嘖嘖驚歎。
“叛軍若再這般打下去,隻用死屍就能填上城頭。”
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長安城牆高三丈有餘,周長七十餘裏,想要用屍體鋪就一條足夠上萬人衝上城牆的大斜坡無異於天方夜譚。
攻防戰進行了整整一個上午,打的死氣沉沉,甚至連叛軍的喊殺聲聽在耳朵裏,都讓人有種無精打采的錯覺。
秦晉抬頭望了望天色,眼看著就要到午時了,也許今日的主角即將登場……
然則,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午時一過,叛軍居然就鳴金收兵了,除了在長安城牆下丟棄了上萬具屍體以外,一無所獲。
但是,即便如此,郭子儀也不敢輕舉妄動,有一絲一毫的放鬆,萬一叛軍再突如其來的殺個回馬槍又怎麼辦?
在這種高度戒備的狀態中,長安城牆上的所有守軍一直等到了太陽落山,天色徹底黑下去,也不見有叛軍精銳來攻。
秦晉就像一尊雕塑,在城牆上站了整整一日,郭子儀亦是如此。
“看來還是低估了孫孝哲的耐心,他在消耗咱們的耐心和士氣,往後有得好看了!”
雖然說得輕鬆,但郭子儀的眉頭卻沒有一刻鬆開過,直覺使然,孫孝哲絕對是個難纏的對手,一時之間也有點摸不準此人究竟還有什麼出人意表的手段。
秦晉隻冷哼了一聲,然後活動了一下因為站立而僵硬發麻的雙腿。
“不管叛軍如何耍花招,咱們隻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們還能翻上天去 ?”
不過,郭子儀的目光又落在了漆黑一片的城下,即便看不到任何東西,他也十分清楚,那裏到處都是堆積如小山的叛軍屍體。
“如果每日叛軍都如此愚蠢的攻城,隻須二十日,長安之圍就可以解了!”
說著,連他自己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這明顯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