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李唐命猶在(2 / 2)

“入城!”

簡單的會麵結束之後,魏方進高呼了一聲。繼之鼓角再次響起,李亨迎著百官們膜拜的目光緩步入城。

入城以後,儀式並未結束,早就有滯留城內的百姓聞訊趕來,爭相一睹太子容顏。

不論天子也好,太子也罷,在普通百姓的心中都是神一樣的存在,也許見上一麵連自家的祖墳都能冒青煙。現在百姓都聽說太子是回來堅守長安,抗擊叛軍的,由此又使之蒙上了一層英雄色彩,很多人都幹脆把太子當做了救苦救難的菩薩。

如果說城外百官的迎候使太子動容,那麼城內百姓的反應則讓他激動的難以自製。

當李亨於金光門內跨上馬,出現在百姓的視野之內,大街兩旁如山入海的人群中立時歡聲雷動,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原本李亨回到長安隻是僅僅出於對秦晉的信任,現在看到百姓們反應竟如此狂熱,也跟著熱血上湧,胸膛內似有一股氣息在上下左右的鼓蕩著。

見此情景,秦晉也連連咋舌,這就是李唐皇室在百姓中的威望,換了別家絕對不會有如此號召力,所以唐朝絕對命不該絕。

安祿山燒殺搶掠的惡名早就在長安深入人心,百姓們經曆了天子不告而逃,亂民大肆搶掠燒殺的動蕩局麵後,對破除萬難而返回的太子自然視若救星。

太子從金光門進入長安,又經朱雀門進入皇城,這一段路竟走了足足有一個時辰之久。也是經由秦晉的提醒,李亨特意放慢了速度,在有些地方甚至反複走走停停。不過,這一番周折也得到了數以十倍計的回報,他們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重新鼓起了城中軍民的士氣。

李亨依舊返回東宮,盡管身體疲憊不堪,但精神的亢奮卻使他忘卻了所有疲勞。

“秦使君如此安排,勝過十萬大軍!”

他一麵說著,一麵在宮內興奮的走著,時而加快,時而放慢。

東宮剛剛遭受了亂民的搶掠,裏麵一片狼藉,李亨越往裏走眉頭便縮得越緊。由於返回倉促,清宮的工作還沒有完成,李亨甚至親眼看見一名百姓隨眼惺忪的從一處便殿的正門走了出來,身上還披著花花綠綠的綢布。

秦晉大感不妥,如果讓李亨住在這裏,萬一被漏網的亂民所傷,豈非無妄之災。

“殿下,長安城內隻有太極宮未曾遭受洗劫,還請移駕太極宮。”

李亨聞言,皺眉,遲疑道:

“按製,移宮須得向父皇請旨,可父皇現在又西狩而去,如此自作主張怕是不妥吧?”

“殿下留在長安身負天下重責,一時權宜無可厚非,又豈能再拘泥於常理?”

有了秦晉的帶頭,魏方進等人也跟著紛紛勸諫,李亨猶豫再三,終是答應了眾臣們所請,進入幽深冷暗的太極宮。

進入太極宮後,有資格跟進來的大臣便屈指可數,除了秦晉、魏方進、崔光遠、陳希烈等數人,餘者便隻能各歸各位。

太極宮內一切如常,每日都有宮人灑掃收拾,仿佛不曾大亂過一般,李亨攜眾人進入一處便殿,立時舊有內侍端來了銅爐填碳生火,不多時火光熱氣彌漫,殿內騰起融融暖意。

“接下來該如何處置應對,秦使君可有詳細說法?”

李亨現在是句句不離秦晉,仿佛隻有此人才是唯一可堪用的官員。

關於接下來該如何做,秦晉早就有了定計,是以麵對詢問,不及思索的答道:

“當務之急有二,一者須得殿下親力親為。”

李亨的身子於座榻上不由自主的前傾,當即允諾。

“李亨肩負重擔,自然責無旁貸。”

“眼下城中皇族,離散者甚重,這些人都是高祖血脈絕不能任由失散,必須從速一一尋回。”

李亨正重點頭。

“所言甚是!稍後我親自帶人去尋!”

“其二,乃為重中之重,便是城中防禦。以臣預計,孫孝哲部最快當在明日入夜前進抵長安,所以我們隻有一天的時間,收攏禁軍,劃分防區。”

“攻防之戰乃秦使君所長,李亨不通兵事不便建議,使君全權處置便是,不必事事請示於我!”

這一番對答基本定下了長安城內當務之所急的兩樁大事,其餘幾位重臣竟都一句嘴都插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