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忽聞相公敗(2 / 2)

裴敬點頭道:

“可究竟這奇怪又該擔憂在何處……”

連一句話都沒完,裴敬陡然拉著盧杞又返回公署之中。

盧杞奇道:

“裴二何以又急急返回?”

裴敬頭也不回,腳下如飛,答道:

“也是此事怪異,一時竟被遮住了心智,奇怪之處不正在消失了叛軍重兵去了何處嗎?”

就在盧杞和裴敬兩個人聯袂返回廳中之時,秦晉也早就想透了垣縣、夏縣兵不血刃克複的怪異與其險之處。

“使君,當務之急須得查清三萬叛軍究竟去了何處?”

要知道孫孝哲麾下的三萬叛軍精銳足以堪當十萬唐.軍了。

此時秦晉也已然有了決斷,當即說道:

“你們兩個立即回營整軍,隨時待命。我將會連夜動身到垣、夏兩縣去,最遲不過明日午時,一定會有調兵軍令送回晉、絳。”

神武軍的主力大多駐紮在晉州和絳州兩地,往夏縣、垣縣來回也超過了五百裏,在一日之內這已經是信息傳遞速度的極限了。

兩個人見秦晉決斷的如此之快,便知道他已經有了主意和計較,心境立時安定了不少,在簡單的與秦晉交換了一下想法之後,就各自返回軍營去了。盧杞的前軍就駐紮在晉州,而裴敬的中軍卻是在絳州東部,後軍則在絳州西部。

烏護懷忠早在三日前就由澤州返回了晉州複命,接到秦晉即刻動身的軍令後,僅用了不少一個時辰就整備完畢,隨時可以啟程出發。

五千騎兵一路向南抵達垣縣和夏縣並不比步兵容易,因為河東道本就多山嶺,垣縣與夏縣位於王屋山以南,想要用最短的距離抵達兩線,就必須翻越過此山,否則想走官道就必須繞路。

所以常規的路線當是走猗縣,繞道安邑,才能轉進夏縣。

如此難走的道路,也是孫孝哲在垣、夏兩縣駐兵,卻能被安邑的朔方軍監視震懾的根本原因。

進入絳州,過了正平以後,秦晉遇到了一位不速之客,重傷痊愈的楊行本。

楊行本曾在數月之前受楊國忠之命秘密出使燕軍大營,返回時身份泄露遭到潼關義憤唐.軍的狙殺,部眾死傷大半,幸甚的是他還是逃回來半條命,若非在河東尋到了秦晉,恐怕早就成為一抔黃土了。

他在此時傷愈而來尋秦晉,也正是聽說了神武軍大舉集結準備南下的消息,才不顧一切的北上。他錯過了河東城之戰,又錯過了絳州之戰,眼看著神武軍全體動員,規模必然勝過此前兩次大戰,自然不肯再次錯過這等千載難逢的機會。

事實上,秦晉早就為楊行本留了位置,神武軍後軍的主將之前由裴敬代掌,現在裴敬成了中軍主將,後軍空下來的位置自然就非楊行本莫屬了。

遇到楊行本以後,秦晉忽然改了主意,不打算從猗縣、安邑繞路,而是從美良川直接跋涉越過王屋山直抵夏縣。當日日落之前,一行人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

在夏縣,秦晉不但見到了數月未見的皇甫恪,還見到了活蹦亂跳,生龍活虎的秦琰。

秦琰見到秦晉之前本想邀功請賞,但真見了麵竟忍不住哭了起來。

“主君……狗兒以為再也見不到主君了……”

皇甫恪除了誇讚秦琰勇武過人以外,又皮笑肉不笑的請他入軍中說話,似乎亦是心事重重。

秦晉看出來這老頭子有心事,便問道:“可探明了叛軍去向?”

皇甫恪的聲音頗為沉重,手撚著灰白一片的胡子。

“慚愧,慚愧。老夫在安邑為了不過分刺激燕狗,便嚴令探子不得越界,豈料,豈料竟被鑽了空子……”

秦晉與之並駕齊驅,並沒有說半句責備的話,他在靜靜的等著,等著皇甫恪說出真正使之憂慮的消息。

進入軍營之後,皇甫恪湊近了秦晉,壓低了聲音,幾乎顫抖著說道:

“老夫昨夜派了探子到黃河邊打探叛軍蹤跡,不想卻意外的發現了一些潰敗的唐.軍,都是從黃河南麵遊過來的。老夫親自詢問過幾個頭目,有人說,說高相公在靈寶受了孫孝哲的暗算,大敗……”

說到最後,皇甫恪的聲音因為顫抖黯啞不清,幾乎難以辨認。

然而,秦晉仍舊聽得清楚明白,忽而戰馬猛然一抖,他的身體跟著劇震,幸虧皇甫恪手疾眼快一把拉住了他的袍襟,這才沒有跌落於馬下。

“消息尚未確實,現在隻是潰兵口中的風言風語,未必,未必……”

皇甫恪口中雖如是勸說,卻明顯底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