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改造下山匪(1 / 2)

如今的絳縣城表麵上風平浪靜,然而幾位長吏卻心中充滿了忐忑,這其中尤其以皇甫恪最為憂慮。他雖然與秦晉達成了一致,但凡是戰陣就必然會有勝有負,在當前這種形勢下,倘若戰勝了一切自不必說,可萬一打了敗仗,就會提前暴露了唐.軍的虛實,招致蔡希德部乃至孫孝哲部叛軍的一齊圍攻。

“凡有戰事先慮敗而後慮勝,這沒有錯。”

兩匹戰馬一前一後登上了城東三裏外的山坡,秦晉走的有些氣喘,話才說了一半就忍不住大喘了一口氣。

“可如果因此而畏首畏尾,喪失了戰機,不戰與敗幾乎是等同的。”

他回頭看了眼落後自己三兩步的皇甫恪,見他悶頭不說話,顯然是心事重重,便又道:“將軍何以如此瞻前顧後了?”

皇甫恪這才抬頭苦笑:

“年齡大了,魄力都熬盡了……老夫隻擔心,那些深入敵後的將士……”

“神武軍前軍五千人馬,隻是你我兩軍的一部偏師,咱們隻須在澮高山以西張好口袋,叛軍不來則已,隻要來了,就要他們有去無回。”

秦晉在派出盧杞帶領五千前軍襲擾天井關,就立即在絳州做了相應的安排,防止蔡希德部叛軍趁虛而入。

“此次動作,若想見效至少要旬日乃至半月以上的時間,據推測蔡希德部的存糧不多,對來自都畿道的轉運的糧食頗為依賴,隻要襲擾成功糧道一斷,大事就先成了一半。到時候,是攻是守,主動權全在你我手中啊!”

他這個法子雖然行銜,但隻要襲擾成功,就會使得絳州局麵,攻守自如。反觀蔡希德部叛軍,則隻能在軍糧斷絕的情況下苦苦支撐,又哪裏有多餘的精力進攻唐軍所占領的郡縣呢?

秦晉看著仍舊一連擔心的皇甫恪,他不清楚是什麼事這個一向硬朗的老將軍如此畏首畏尾,但既然他不說,自己也就不好多問。不過,這次的行動無論如何都要繼續下去,至少如此還有一線希望,如果坐守便隻有待斃一條路了。

這絕不是秦晉持悲觀論調,而是以他對叛軍的了解所作出的合理推測,畢竟在絳州一戰中,他們僅僅是驅逐了叛軍,並沒有將蔡希德部的主力徹底消滅。所以,蔡希德在實力尚存的情形下,絕不會坐看唐.軍在絳州站穩腳跟,在此期間反攻幾乎是必然的。

所以,秦晉常常說,表麵看神武軍在河東道取得的成果喜人,但一切都猶如鏡花水月,隻要不徹底殲滅蔡希德部叛軍,他們在河東道就不會有一刻的安生。更何況,南麵還有孫孝哲部在虎視眈眈。盡管孫孝哲的主攻目標是潼關,可一旦神武軍在河東道出現了重大失誤,他們又怎麼可能坐看蔡希德部風卷殘雲呢?

以秦晉此前的推斷,孫孝哲部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動,乃是為了坐山觀虎鬥,一方麵不願損耗自家的人力,一方麵又樂見神武軍給蔡希德部造成人馬損失。

等到二虎相爭,兩敗俱傷之時,繼續坐看,還是摘取果實,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一陣西風突然卷起,陣陣涼意直透衣袍,秦晉下意識的打了個寒顫,又將身後的大氅緊了緊。

“剛剛接到了盧之善由正平送回來的消息,汾北巨盜張賈已然投誠,大批盜匪都會下山,編入軍中……”

對此,皇甫恪才露出了頗為高興的表情,但緊接著又道:

“汾北盜匪魚龍混雜,既有避難的良民,也有本就為禍山中的盜匪,隻怕悉數便如軍中會有隱患。”

“隱患必然會有,但隻要防範得當,得當大於失的。”

皇甫恪對於汾北盜匪的招安比較感興趣,又接著問道:“秦使君打算將這些人用在何處呢?”

隻是秦晉卻不答反問:“老將軍以為當放在何處合適?”

皇甫恪則毫不猶豫的答道:“以老夫之見,當以蔡賊叛軍削之!”

他畢竟做了一輩子的唐.軍,對於那些造反的良民有著本能的厭惡和不信任,所以招安在他看來隻是權宜之計,將這些尾貨一方的人借刀殺掉,或者另以別圖消化掉,才是最穩妥的處置辦法。

秦晉擺了擺手。

“不,將這些人消耗在蔡賊叛軍之手,實在是下策,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為盜不過是因戰事所迫,否則又有誰願意放著良民不做,舍家撇業的入山為盜呢?”

這一問讓皇甫恪稍一愣怔,但馬上又毫不猶豫的反駁:

“秦使君如此顧念,是否婦人之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