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恪在安邑隻要牽製住夏縣的叛軍即可,神武軍則以前後兩軍迅速北上,擊潰盤踞在聞喜與絳縣之間的叛軍!”
現在的神武軍經過整合擴編以後,人馬已經超過了三萬人,雖然前後軍的戰鬥力並不等同,但總算有了可以一戰的資本。
陳千裏亦是雙目放光,他本就想對後軍以戰代訓,現在裴敬的建議正暗合了他的想法。
“好,傳令盧杞,就地監視叛軍,可以派遣人馬試探虛實,然後尋找戰機……”
在讓盧杞試探聞喜與絳縣之間的燕軍同時,秦晉也令裴敬點起後軍八成的人馬,隨時準備趕赴絳州。
次日掌燈時分,盧杞的軍書終於又送了回來,盤踞在聞喜絳縣之間的叛軍並非史思明的嫡係精銳,戰鬥力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語。由此更增添了秦晉一戰的信心,當即就令裴敬率師開拔北上。
這一次,秦晉仍舊給予了裴敬足夠的信任。現在的裴敬經曆了兩次的打擊之後,已然迅速的成熟起來。
簡單而又莊重的誓師大會之後,連最後一批開赴絳州的神武軍後軍也離開了河東城。秦晉於城頭憑欄遠眺,在後方等待戰況消息,這種感覺實在令人難熬,遠遠不如在前線冒死廝殺來的痛快。
一陣風自西南刮了過來,已然透著微微涼意。秦晉忽然意識到,秋天就要來了。
“使君,使君,楊將軍醒了,醒了……”
郎中欣喜若狂的聲音,肆無忌憚的在城牆上響了起來。秦晉扭頭正看見急吼吼跑過來的郎中,隻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郎中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連忙心虛的低下了頭。
“何時醒的,可無大礙了?”
“回使君話,剛醒,可進流食了,卑下以為楊將軍身體已見好轉。”
“好!有賞!”
說罷,秦晉急不可耐的趕赴驛館。
由於河東的局勢忽然吃緊,秦晉短時間內就忽略了楊行本事件。而且,派往長安的人也帶回了長安無事楊國忠安然無恙的消息。隻是潼關方麵仍舊沒有消息傳回來,似乎水路與陸路的通新渠道都人為的被切斷了。
這也是讓秦晉最為疑惑的地方,好在不是長安大亂,這就沒到自相殘殺的地步,現在楊行本醒過來了,一切謎底即將揭開。
秦晉抵達驛館時,楊行本喝了粥又沉沉的睡過去,於是隻好讓郎中上前將其叫醒。
“楊二,究竟是何人射殺於你?”
楊行本雖然還十分虛弱,但精氣神卻與數日前大不相同,隻見他長歎了一下。
“一言難盡,末將是受了楊國忠的牽累!”
“楊國忠的牽累?”
秦晉心中還是咯噔一下子,難道楊國忠和高仙芝的衝突已經到了這種地步?
“使君可是偽燕朝廷派了人到朝廷請和?”
“請和?”
楊行本的這一問,遠超秦晉意料,什麼是請和?難道安祿山不想滅唐了?那局勢的發展可就與他熟知的曆史進程徹底大相徑庭了。
“說是請和,其實就是拖延時間而已,末將以為一定是孫孝哲搗鼓出來的詭計。可是楊國忠卻以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麵攛掇著天子同意,一麵又派了末將等人到孫孝哲軍中去談判具體細則。”
“原來如此!”
答案竟是這樣,秦晉想破了腦袋也絕想不到,這短短的幾日功夫裏,朝廷上居然又有了大變故。但是,這又與高仙芝射殺楊行本有什麼直接聯係呢?
秦晉隻看著他,等著他說出其中的關聯。
楊行本虛弱的喘了一陣,才又輕歎了一聲,說道:
“末將是萬萬不同意與叛軍和談的,如此一來商陽關一戰積聚起來的人心士氣隻怕要一口氣泄了出去。但楊國忠一意孤行又要派末將去見孫孝哲,末將無可奈何,又想到可以趁機到叛軍中一探虛實,所以就動身前往了……”
說到這裏,楊行本一口氣沒喘勻,劇烈的咳嗽了起來,好半晌才恢複了平靜,重又說道:
“不想剛到了孫孝哲大營,潼關就傳來消息,高仙芝抓住了偽燕派往長安的偽禦史大夫高載成一行人,不由分說將所有人斬首掛在潼關城頭示眾,以表明決一死戰的心誌。叛軍中不少人要殺末將等人報仇,孫孝哲見無法繼續談下去,卻命人護送末將等人離開了叛軍軍營。去時末將等人喬裝商賈從商陽關以南潛出關外,回去的時候就直走了潼關,末將等人亮明身犯,反倒惹下了殺身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