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大軍過黃河(2 / 2)

“突厥狗,出爾反爾,孫某不將此賊碎屍萬段,實在難消心頭之恨。”

雖然被阿史那從戲耍了,使得各部人馬多有損失,但畢竟僅僅是九牛一毛。隻要人馬源源不斷的抵達河東城下,任何偷襲和詭計都將失去作用。因為唐.軍在人數和戰鬥力上都遠遠不如燕軍,隻要渡過黃河的燕軍能夠彙聚在一起,便無懼唐.軍的任何詭計。

至此,孫孝哲的計劃已經進入最後關頭,隨著商陽關的再度易手,高仙芝親自趕赴視察,兩軍於此地的大戰並沒有商陽關的易手而停止,甚至雙方都在曾兵,大有決戰在此一舉的架勢。

眼看著唐軍再無多餘的兵力應對河東城,孫孝哲終於可以不必遮遮掩掩,名正言順的展開了對河東城的猛攻。

和孫孝哲同樣憤怒的還有阿史那從禮,秦晉再次傳信表示馮翊郡的條件仍舊不變,雙方各自出人出糧,共同抗擊來自黃河以南的叛軍威脅。阿史那從禮對秦晉的建議表達了他極大的蔑視和不滿。現在的天下早就不是安祿山未反時的天下,正所謂唐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沒有足夠的條件就想他拚死賣命?簡直是癡心妄想。

也因此,阿史那從禮決定與孫孝哲合作,開門迎燕軍入城。然而,以外卻發生了,數股不明身份的人馬居然打著他的旗號,在黃河北岸襲擊了立足未穩的燕軍。

由此,導致了燕軍的瘋狂報複,竟再不聽憑他的解釋,一路燒殺搶掠直抵河東城下。

阿史那從禮當然不是無能之輩,很快就弄清楚了,這是對岸的神武軍在搗鬼。然而,事到如今,木已成舟,燕軍根本就不給他解釋的機會,不但斬殺了他派去求和解釋的使者,甚至還明確表示,要將阿史那從禮本人碎屍萬段。

第一天,燕軍就驅趕了大批的百姓強攻河東城。阿史那從禮不是愛惜百姓的人,下令不論何人一律射殺,即或如此,他的部將們卻一個個殺到了手軟,分別請命表示,再這麼殺下去軍心遲早就要散架。

畢竟阿史那從禮麾下的士卒多為漢人,隻有為數不多的胡人,身上又都披著唐軍的戰甲號坎,如此狠心的屠殺鄉民百姓,就算鐵石心腸的人也會於心不忍。

好在燕軍的攻城比較倉促,在損失了上萬的唐朝百姓以後,就放緩了攻勢,直至天色漸黑之前,再沒有強攻的大動作。

好不容易挨過了一天,阿史那從禮才從驚懼中緩了過來,一麵大罵秦晉陰險卑鄙,一麵又唉聲歎氣,不知所措。

“早就聽說秦晉此人奸狡如豺如狐,悔不該不聽人言,才有今日之禍。事到如今,可如何是好?”

……

蒲津橋軍營,燕軍抵達河東城下的消息早在中午時就傳了過來。

軍中上下都亢奮不已,他們雖然都是龍武軍的舊底子,但陳千裏一直在軍種灌輸著打擊叛軍胡狗的思想,而今聽說終於可以放手和胡狗一戰,早就按耐不住了。

但秦晉僅僅命令全軍處於戰備狀態,以待隨時出戰。至於何時渡過黃河與胡狗決一死戰,卻沒有明說。

相對而言,皇甫恪所部則甚少受秦晉的約束,可以自由越過黃河做各種部署。

終於,一騎自黃河東岸疾馳而來,帶來了阿史那從禮的求援信。

秦晉看罷阿史那從禮聲情並茂的求援信,雙掌交擊,斷然下令道:

“全軍準備渡河!”

裴敬與陳千裏等的就是這一刻,大軍開拔的軍令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達了下去。

與此同時,黃河東岸不時有探馬遊騎回報各項軍情。

就在秦晉大軍渡河之際,早就在黃河東岸的皇甫恪一部騎兵已經對河東城下的燕軍發動了突襲戰。

其實,這也是秦晉早就與皇甫恪商量好的,為了防止燕軍在唐.軍渡河之際發動突然襲擊,因而隻有讓皇甫恪的一部人馬牽製燕軍的主力,無暇他顧。

一同東渡黃河的,除了蒲津橋的一萬人馬,還有排在其後的兩萬皇甫恪所部。

秦晉在河東城附近可供調遣的人馬,連皇甫恪所部算在一起,當有四萬上下。

三萬餘人摸黑過河絕不是那麼容易的,時下有不少人還患有夜盲症,再加上軍中士卒絕大多數是旱鴨子,僅從一道窄窄的浮橋上通過,顯然是難以一觸而就的,以秦晉的預計,在天亮之前能夠悉數過河就已經是神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