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大使生暗心(2 / 2)

至於原因,其間雖然言語隱晦,即便魚朝恩不直說,以李隆基的才智又怎麼能領會不了呢?

果不出魚朝恩所料,天子的第二道敕令很快又到了神策軍中,以魚朝恩為欽差,全權負責招安事宜。魚朝恩的幕僚卻從天子的敕令中發現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招安的底線,明明再進一步就可以將叛賊全殲,現在卻要笑臉相對,豈非主動示弱於人了?

對此,魚朝恩並不放在心上,盡可以先用好言好語哄著那些造反的烏合之眾,隻要招安成功,一切難題都將不成為難題。至於追究主要頭目的罪責,等到事成之後,還不是任由朝廷搓扁揉圓?

幕僚卻另有看法。

“大使的心思,可是不想放棄了這到嘴的肥肉?”

魚朝恩歎了口氣,卻兩手一攤。

“有天子敕命,魚某縱然手握重兵,也不得不遵從啊!”

幕僚搖頭晃腦了一番後又笑道:

“非也非也,大使難道就沒聽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此非戰,又如何不受?”

魚朝恩不是不想君命有所不受,而是神策軍就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如果不遵聖命,強行全殲了逃民叛軍,即便成功也是勞而無功,弄不好還要丟了觀軍容使的差事。

“大使此言差矣,亂賊被打的落了膽氣,不敢主動挑釁,咱們可以炮製……”

聽了幕僚的建議,魚朝恩大覺對心思,光著腳就在軍帳裏手舞足蹈,最後又來到幕僚麵前,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此計若成,定有重賞。”

那幕僚也是乖巧,並沒有居功自傲,反而諂笑著表起了忠心。

“卑下不求賞賜,隻求能永遠追隨大使!”

魚朝恩在天子麵前的地位扶搖直上,隨著高力士的病重,已經漸有高力士第二的趨勢,能夠在喜怒無常的魚朝恩麵前露臉不容易,那幕僚自然也懂得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對於眼前的蠅頭小利,也就不屑一顧了。

……

新豐縣,神武軍得令後撤,盧杞等人大惑不解,便去尋秦晉要個說法。

“與逃民的談判還沒開始,如何就主動後撤了?難不成還指望著甚長樂王授首之後,那些烏合之眾能主動來投?”

以計劃之中,匪首授首之後,餘者投了朝廷,就可以保住性命,但終究要唐軍負責接收,現在就後撤又算怎麼回事呢?

秦晉卻好像早就料到他們會來質問一般,隻淡然回答:

“天子的敕令至今未到,比預計中耽擱了一日,我就已經知道,天子一定不會讓神武軍負責逃民叛軍的招安。與其在此遭人忌憚,不如識趣一點,主動離開!”

盧杞憤而怒道:“天子老邁昏聵,朝中奸臣當道,防著咱們倒斃防著外人還要甚……”

“回去安排好各部的撤退路線,切不要無事生非!”

大軍沿著日漸幹涸的渭水走了半日功夫,眼看著就要到了渭南縣,一騎由西向東飛奔而至,竟是派出去護送叛軍使者的精銳之一。

隻是那精銳衣甲撕裂渾身是血,讓人看了不免心生不祥。

“使君……”

精銳軍卒見了秦晉以後,長跪不起,失聲痛哭。

其實,不用言語,一切都已經了然,他們一定是在逃民叛軍那裏栽了跟頭。

“賊首長樂王,在末將等抵達叛軍軍營時就發覺了......可他卻佯裝不知,待末將等人掉以輕心,又突下殺手,兄弟們浴血奮戰,卻,卻隻有末將逃了回來......”

派出去的十餘個精銳都是神武軍中的佼佼者,本以為手到擒來,卻不想被反咬了一口,功虧一簣。

這讓秦晉大為意外,看來還是低估了逃民叛軍的能力。隻是這次刺殺事件失敗,是否弄巧成拙,卻不得而知了。

秦晉甚至懊悔,這一次做的決定是不是有些草率了?那個長樂王顯然不是簡單的角色,萬一......

事態的發展也果如秦晉所料,具體而言,是他擔心叛軍的不自量力最終隻會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從而使山東逃民對朝廷的仇視不可逆轉。

次日渡過渭水之後,消息再度傳來,叛軍借談判趁機偷襲神策軍,神策軍反而反擊,一舉將其全殲。逃民叛軍兩萬餘人,從上至下九成以上悉數被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