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捉錢有令史(1 / 2)

聽了裴敬的分析,盧杞若有所思。

“難怪,難怪!”

但緊接著他又失聲道:

“難道使君認為潼關必失?”

裴敬搖了搖頭,他也僅僅是猜測,具體如何又豈能一一細致的算到了?盧杞忽然拍了一下大腿,似乎想起了什麼。

“那個薛景仙,你可還有印象?”

裴敬雖然一直沒有差事,但卻對馮翊的大事小情如數家珍,自然知道這個與崔亮和楊國忠都大有瓜葛的前馮翊縣令。

“使君對此人委以捉錢令史的差事!”

“捉錢令史?何時委任的?”

捉錢令史乃是負責公廨本錢的官吏,是掌管官府向民間放貸的吸血惡鬼,不論民間還是朝堂名聲甚惡。從太宗年間至今朝中便不斷有呼聲廢止這種吸納民脂民膏的官署,但這畢竟是地方財稅的大筆收入,想要砍掉又談何容易?因此百多年間,廢了又重立,重立又廢止,反反複複多少次,公廨本錢都一直頑強的存活至今。

“就在昨日晚間,我在郡守府親眼所見!”

“難道使君連民財都不想放過嗎?”

對此,裴敬百思不得其解,薛景仙這種小人做捉錢令史這等齷齪差事的確再合適不過,但秦使君用人又怎麼能黑白不分呢?

盧杞又是兩手一攤。

“具體內情不得而知,還是靜觀結果吧,使君何時無的放矢過?反正我不相信,使君會參與這等自會名聲的事。”

的確,神武軍的籌錢能力驚人,如果缺錢,隻要軍中隨便幾個子弟家族中伸一伸手指,就會有數萬貫乃至數十萬貫錢到手,何必搜刮民脂民膏呢?

……

“明府,捉錢令史求見!”

杜甫麵色一沉,讓那佐吏將捉錢令史領進正堂。

“下吏薛景仙,拜見明府!”

薛景仙一躬到地,口中五味雜陳,他原本是這縣廷的主人,此刻卻早已物是人非。但眼下的處境已經遠超預計,秦使君不但沒有治罪,反而對他還委以捉錢令史之任。捉錢令史雖然是個名聲極臭的差事,但其中的油水豐厚,絕不亞於縣令,甚至要遠超縣令。

精明者,隻需動動手指,就會有大筆的金錢流入囊中。

在薛景仙麵前,杜甫並沒有表示出半點對此人的厭惡,他隻麵無表情的說道:

“使君對你委以捉錢令史一職,杜某認為,你有必要了解,此令史非彼令史。”

“請明府示下!”

薛景仙壓製住心中的驚訝,恭敬回答。

“以前,令史主要掌管放貸,現在你優先負責的是借錢。”

“借錢?”

薛景仙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自己這個捉錢令史居然是負責借錢的。如果隻借不貸,他哪裏還有機會撈油水還債呢?但現在自身已經是架在了火上的魚肉,又哪裏還有挑三揀四的餘地呢?

沒等他開口詢問,杜甫就將一份公文遞了過來。

“這是使君親擬的公文,你拿回去仔細研讀,做好了這件差事,功過即可相抵。使君承諾再還你一個縣令的差事!”

捉錢令史是不入流的惡差,縣令雖然賺的少,地位與之卻是天差地別,薛景仙自然願意做縣令。因此,在杜甫將秦晉的許諾說出來時,他竟抑製不住的欣喜若狂了。

“下吏定然不辱使命,不辜負使君厚望。”

離開縣廷,薛景仙仔細研究了杜甫給他的公文。與其說這是一封公文,不如說是一則指導手冊。其上詳細列舉了他這個捉錢令史所針對的主要對象,以及各種可行的手段。

其實,手段也很簡單,以前是公廨向民間放貸,現在不過是公廨以同樣的條件向民間借錢。

當然,首要的對象自然是馮翊地方的豪紳。要知道,關中地方的豪紳已經不敬戰亂的繁衍了百多年,積累的財富遠超常人現象,甚至許多人家的錢庫,連串錢的麻繩都已經朽爛成灰。

從商賈的手中摳錢不容易,在這些世代豪紳兜裏掏錢,薛景仙卻有一百種法子對付他們。

為了在秦晉的麵前有所表示,薛景仙將第一個目標放在了一陳姓家族身上。陳家出過不少官員,雖然並非顯官高絕,但也絕非尋常人家可比。不過,薛景仙之所以選擇陳家,是因為這個家族在馮翊的名聲並不好。

公文中列出的知道方法表麵上看是向民間以優厚的條件借錢,但薛景仙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明顯是要劫富濟貧。也不能說是劫富濟貧,準確點應該稱之為劫富濟富。因為這筆錢一旦借入,又要立即轉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