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使君不止禍(2 / 2)

這個崔亮表麵上看是個懦弱的人,實則卻頗有手段,和這種人為敵,本身就不是明智的選擇。

見秦晉默然不語,對他的懇求不置可否,景佑咬了咬牙催問道:

“秦使君倒是說句話啊,再這麼下去,全城百姓都被鼓動起來,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神武軍給淹沒了!”

如果崔亮鼓動同州城的守軍與神武軍為敵做對,大不了就以暴製暴,神武軍對此輕車熟路毫無心理負擔。可崔亮鼓動的是百姓,難不成神武軍還能對百姓刀槍相向嗎?當然不能!景佑雖然是個宦官,但也記得太宗文皇帝所言,“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擅殺百姓,恐怕就會成為天下人的公敵吧!

良久,秦晉才麵無表情的反問:

“監軍怕了?”

“怕,奴婢怕死了,同州城裏百姓十數萬,一旦群起而攻之,秦使君何以自處啊?對,百姓們未必有明辨是非的心思,可崔亮卻是個善於鼓舌的小人,百姓們聽他的,買他的帳。咱們和他硬頂,卻沒有反製的法子,吃虧的還是咱們啊!”

其實,景佑還有另一則沒有明說,他是第一次奉詔出京監軍,不想就此铩羽而歸,成為宦官們的笑柄。

“監軍稍安勿躁,你可曾見過秦某束手無策?”

秦晉的反問讓景佑敏銳的嗅出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難道秦使君這是在欲擒故縱?回想一下,秦使君自從聞名於朝堂之後,的確不曾有過一次失手,就算在最危急的時刻,也有起死回天的法子。頓時,這位監軍的胸膛裏騰起了一陣希望之火。

“使君莫非是在欲擒故縱?”他拍了拍胸口,“原來使君早有妙計,害的奴婢白白心驚!”

……

王校尉如坐針氈,新任使君遇刺使得神武軍得了口實,堂而皇之的派兵駐紮各門,雖然沒有驅趕本城的守軍,表麵上相安無事,但仍舊使他如鯁在喉。為此,王校尉還曾派人去請示崔亮該如何處置,其實是期望崔亮為其撐腰,將這些居心叵測的神武軍攆回軍營去。畢竟崔亮和他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當不可能袖手旁觀。

可崔亮的態度竟是不予理會,聽之任之。並正告他,千萬不要與神武軍有正麵衝突,否則後果自負。

王校尉無奈之下,隻好暗自長籲短歎,打算遠遠避開這些惹不起的瘟神。

然則,對方似乎並不打算放過他。那個姓盧的將軍便拉著他喝了一夜的酒。

幾大碗酒下肚以後,王校尉發現,對方雖然是世家大族子弟,卻並沒有趾高氣昂,眼高於頂,甚至言語間還頗為有禮,那張臉盡管不苟言笑,但從此人的目光中他並沒有發現惡意。因此,便也漸漸的放鬆了最初那濃濃的戒備心理。都是帶兵的人,觥籌交錯間,距離感也不免一點點的縮小。

如此這般,盧杞一連拉著王校尉喝了一日兩夜的酒。幾乎日日宿醉,甚至於驛館中的秦使君焦頭爛額也懶得理會。

王校尉忽然意識到,原來這神武軍也不是鐵板一塊,似乎盧杞有坐山觀虎鬥的意味。發現了這個秘密以後,他大為興奮,覺得可以將此人拉過來,大有可為。

隻是王校尉不管如何旁敲側擊,盧杞隻是態度曖昧,不肯有任何傾向性的表示。他這才發現,盧杞是條狡猾的狐狸,自己未必能夠拉得住此人。也許隻有崔使君這種身負謀略的人才能駕馭得住。

意識到這些,王校尉當即遣人往郡守府去給崔亮送信,告訴他盧杞也許就是給與秦晉致命一擊的關鍵所在。

一切都交代完畢,王校尉揉了揉太陽穴,連續兩夜的宿醉讓他頭疼不已,熾烈的陽光晃得人有些睜不開眼睛。他向往常一樣,帶著親隨於各門巡視,現在畢竟是非常之時,除了協助崔亮對付秦晉以外,還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防止叛軍奸細趁亂發難。

秦晉遇刺後,同州四門曾封閉了一日一夜,以緝捕凶手。後來,崔使君與縣令薛景仙一齊決定,不能因為搜捕凶手而使百姓困於城內外,便旋即又解除了禁令。對此,那盧將軍也沒有任何反對的表示。

所以,今日出入同州城的人流明顯比往常多了不少。看著摩肩接踵的人流,王校尉的眼睛忽然落在了一名青衣漢子身上,他隻覺得這個人十分麵熟,似乎在哪裏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