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原形始畢露(2 / 2)

這算什麼意思,小看自己嗎?還派來個“監軍”?

但好在交割完郡守的公務就要離開此地,這個令人生厭的老者就留給後來人去煩吧。

“使君,馮翊縣令薛景仙請見!”

府中雜役於正堂門口稟報。

真是想曹操曹操就到了,剛剛所想的後來人正是這個薛景仙。

馮翊縣的縣治與馮翊郡的郡治均在同州城內,據說縣令薛景仙也是走了楊家的門路,才謀得了這個縣令的官職,今日正好將那討厭的蒼蠅甩給此人。

“讓他進來!”

片刻之後,一名五短身材的中年官員大腹便便的步入郡守府正堂。

“下吏馮翊縣縣令薛景仙拜見使君!”

崔亮的臉上永遠是那一副標誌性的笑容,作勢虛扶了一下,輕描淡寫的一支左手邊距離稍遠的一個座榻。

“入座吧!”

薛景仙是出身寒門,在唐朝是地地道道的濁流官員,而崔亮出身世家大族,乃是清流中的清流,試問他又怎麼可能瞧得起官職低微的薛景仙呢?

這個薛景仙對於崔亮的慢待非但沒有一絲一毫的怨憤,反而還感激涕零的大禮一揖,仿佛能夠坐在崔亮的身旁已經是無上的榮光了。

在當世而言,拋開身份地位,代指出身世家的清流於代指出身寒門的濁流而言,是有著絕對的心裏優勢的,尤其是地位低下的濁流若能攀附上地位甚高的清流,哪怕是曾共坐一室,也是足夠誇耀數載的得意事了。

不等薛景仙坐穩,崔亮一指身側端坐的老者。

“這位是範先生,楊相公遣來馮翊協助你的,崔某走後可不能慢待了!”

範先生?

薛景仙目光中流露出些許疑惑,但馬上又滿臉笑容,欲站起身來行禮。如果按照官場套路,初交之時,這些不過是虛應客套,對方一定會客氣的阻止他。但那姓範的老者卻無動於衷,竟生生的在等著他施禮。

薛景仙僵在當場麵有尷尬,但為了不在崔亮麵前失禮,也隻能硬著頭皮將假起身變成了真起身。重新落座之後,心中就憋著一團火無處發泄,隻不時在看向那姓範的老者目光裏流露出怨毒之意。

這些微妙之處,崔亮都看在眼裏,心中不由暗笑,姓範的老者沒少給他添堵,今次讓他得罪了薛景仙,往後要吃些苦頭了。

按照常禮,介紹賓客的身份時,至少要說明賓客的籍貫、身份和姓名。崔亮隻模棱兩可的說了句範先生,實際上就已經是心存不良了。他當然知道這個範先生的底細,以前不過是鄉嗇夫而已,不知從哪裏巴結上了楊國忠,就敢在他麵前狗仗人勢不知深淺,自然要尋著機會教訓一番。

然則,崔亮不願親自出手平白的得罪人,今日小小挑撥之下,來日薛景仙得知了這個“範先生”不過是個鄉嗇夫,其怒火會何等的爆發,此刻都能想象得到。

一碗茶湯喝罷,崔亮就打發走了薛景仙和“範先生”,和兩個身份低微的寒門同處一室,實在讓他渾身都不自在。

直到正堂內隻剩下了崔亮一人,他才起身自顧自憐的撣了撣半久的官袍,想他早有清廉愛民之名在外,今日又有百姓齊聚送萬民傘,想必聲名傳與海內,抑或是留名青史都不是難事了吧。

“家主,這是薛縣令的禮金!”

家生子的老仆彎腰呈遞上來一張禮單,崔亮收斂笑容,看也不看那禮單,混不在意的說道:“明日又會有百姓來送萬民傘,分發給他們吧!”

“是!”

老仆應諾一聲,悄然退下。

崔亮甚是滿意自己一擲千金,救濟百姓的行為,同時又對薛景仙生出了一絲鄙薄之意。濁流就是濁流,何時何地都忘不了貪財,而他從小錦衣玉食,對充滿了銅臭味的錢根本就沒有概念。在他的眼裏,隻有名聲才應是窮極一生追求的目標。

亦因此,他在成家之後,幾乎散盡家財,終於換來了“清廉愛民”四個字。

可別小看了這四個字,迄今為止,崔亮這一支的所有崔家男兒,隻有他的官位最高,名聲最顯赫,甚至就連長房長子比起來都差之遠矣。

次日一早,郡守府外果然又聚滿了百姓,聽說崔使君要離任,都哭的撕心裂肺,懇求崔使君不要離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