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報仇終有期(2 / 2)

其實,這種時刻什麼都不說,也許才是最好的自保之道吧。楊國忠絕不是蠢人,他能夠在複雜的權力鬥爭中常青至今,這其中誠然有天子的寵信,但其本人的腦力也不容忽視。隻可惜,都沒用在正經地方,隻顧著爭權奪利了。

出乎秦晉意料之外,李隆基並沒有像炮仗般一點就著,而是在憤怒過後,沉聲道:“朝廷縱有錯,也不能成為皇甫恪造反的理由,他如果執迷不悟……”說到此處,他頓了一下又看向秦晉,“秦卿,朕再撥給你一萬人馬,務必殺此賊,以儆效尤!”

秦晉剛要應諾,魚朝恩卻突然插道:

“聖人容稟,龍武軍裁撤下來不少人,奴婢以為就此攆回家去便可惜了以往的訓練,不如讓他們到前敵去戴罪立功。”

“如此甚好,就從裁撤下來的龍武軍中選出一萬人,秦卿即刻就去經辦此事,出兵日期越快越好。”

一時之間,秦晉竟有些難以置信了,也許是幸福來的太突然,讓人猝不及防,魚朝恩連喚了三聲,才將他拉回了現實之中。

“秦使君,秦使君,還不謝恩?”

反應過來的秦晉連忙正身行禮。

“臣領命謝恩!”

應對處置商議完畢之後,重臣們紛紛散去,秦晉也隨之離開興慶宮。篩選一萬人兩日的功夫絕對難以完成,少說也要七日上下。但是,定下的日子他不想更改,便決定帶著神武軍先走一步,然後再留下裴敬負責此事。

但回到軍營以後,秦晉忽然靈光乍現,何不用陳千裏來輔助裴敬?裴敬其人穩重忠厚,不會因為偏見而壞了公事,陳千裏曾為龍武軍長史,負責編練新軍,在龍武軍中素有威望,如果兩人通力合作一定會事半功倍。

不過,這一回秦晉卻不再與陳千裏商量,而是直接上書大唐天子李隆基,請準啟用陳千裏負責篩選人馬。

在這種緊關節要的時刻,誰都知道時間的重要性,結果一如秦晉所料,李隆基想也不想就批準了他的請求,著即令陳千裏以龍武軍長史之職,負責協助裴敬篩選人馬,三日之內務必妥善完畢。李隆基隻在期限上做出了強製性的要求,將秦晉估計的七日縮短為三日。也就是說,如果三日內能夠順利篩選整編完畢,這支萬人大軍就可以比神武軍晚一日出發。

隻是裴敬對此還有些不解。

“天子如果真的著急,何不調遣神策軍中的人馬隨神武軍一同趕赴馮翊?如此做豈非多此一舉?”

秦晉隻裴敬不要胡思亂想,奉命行事即可。而這其中的因由,他也不便明言,比起蒲津的安危,李隆基更在意長安的安危,神策軍是隴右為數不多的精兵,又怎麼放心交給自己一萬人呢?從龍武軍中裁撤下來的人馬中篩選,也就算是退而求其次吧。

……

楊國忠回到府中以後大發雷霆,繼而又陷入了恐懼之中,生怕天子因此而遷怒於他。另一方麵,他又因為魚朝恩的突然背叛發難而翻怒。可不論他如何的憤怒與恐懼,都對當下自身的處境於事無補。

不知不覺間,楊國忠竟踱步到了方長明所居的院落門前。他一直將範長明養在府中,因為他總有種直覺,這個老家夥日後總有用得著的時候。

突然之間 ,楊國忠頓覺眼前一亮。魚朝恩今日在殿上向秦晉示好,看來是要與那姓秦的豎子結盟對付自己。那麼,範長明派用場的時機不就到了嗎?

“相公毋須擔憂,範某今夜就收拾行囊,明日便起身奔赴馮翊郡!”

範長明的態度果不出楊國忠所料,隻要一聽說是針對秦晉,他就像鬥雞一樣熱血上腦,不顧一切的向前衝。

“不急,不急,容你多準備幾日,需要什麼隻管開列個單子,交給府中執事,一定都為你置辦齊備了。”

當此之時,楊國忠與範長明共同經曆過不堪回首的落難屈辱時光之後,相互之間已經建立一種畸形的信任,因此他出手也極為大方,當即允諾要人出人,要錢出錢。

見到楊國忠如此態度,範長明竟不由得老淚縱橫,仰天直呼,二子大仇得報終於有望了。

這個老嗇夫之所以頑強的苟活至今,全賴心中存了報仇的執念,否則還真不知道如何能聽過那非人的磨難。而範長明也正因為這些非人的磨難,更是恨秦晉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