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長安將東去(2 / 2)

“楊相公肯放杜長史外放?”

杜乾運顯然是有備而來,想也不想立時就換上了一副哭喪臉,恨聲道:“楊相公早就視卑下為敝履,昨天政事堂行文,正式免去了卑下身上的所有差事。”

這倒讓秦晉頗感意外,楊國忠的動作倒是不慢,以這種節奏來看,他已經是迫不及待的要進行全麵清洗了。同時,他也在慶幸,虧得見機的早,可以帶著神武軍抽身而退,否則留在長安,於天子有心布下的彀中空耗,那就什麼都做不了,隻能傻等著,幹看著潼關外的風雲變化。

……

楊國忠有些鬱悶,他自以為用糧草和兵甲的供給勒住了秦晉和神武軍的脖子,使之陷入被動之中。但秦晉似乎對此毫無反抗能力,反而順從的默認了政事堂推脫的借口,隻讓政事堂正式行文便再不聒噪。

其實,長安府庫中的糧食足夠再支應關中大半年光景,大致可以熬過青黃不接的時日,給神武軍撥付糧草自然也不成問題。隻不過,他偏不給神武軍半粒糧食,就算府庫中的糧食發黴,被老鼠吃掉,也絕不能便宜了秦晉那豎子。

然而秦晉的反應冷淡,甚至說是毫不在意,這讓楊國忠有種一拳重重打空的錯覺,渾身上下說不出的鬱悶。同時,他的心中也起了狐疑,秦晉這豎子向來奸狡,舉動反常肯定又再打什麼鬼主意。可是,他絞盡腦汁的想了整整一個下午也沒發覺秦晉還有什麼可以翻身的機會。

雖然秦晉掌控著神武軍,負責一部分城門的守備,但隻要他承認天子的威權,就不可能繞過政事堂而使用府庫中的糧草,一旦他拿不出糧草來供給大軍,軍心也勢必將會渙散,到時候還能有幾個人跟著他到馮翊去?

要知道,神武軍中有七成以上都是勳戚族人子弟,他們肯放棄長安城這花花世界到地方郡縣去吃苦?

當然,楊國忠也不會把事情做的太絕,他知道長安諸衛禁軍中通常都有七日存糧,而神武軍五日後即將開拔,隻要期限一過,秦晉離開長安,神武軍因為缺糧再有什麼變故,自然也就可以有合理的借口推掉責任。

但是,從親信的探查彙報中,神武軍中竟然一切如常,一絲一毫都看不出人心浮動的跡象,這又讓他產生了淡淡的挫敗感。

還有一則消息,楊國忠聽聞之後,有種吞下一隻蒼蠅的錯覺。

杜乾運這個吃裏爬外的東西竟然有搖著尾巴到秦晉那裏去示好,隻恨沒有合適的理由立時將其下獄問罪。因為現在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另一批官員身上,其中大多是在兵變中或明或暗表示過支持太子的人。

這些人裏,中書令韋見素首當其衝。畢竟他曾正是向朝野上下表示過對太子的支持,甚至連他的兒子,門下給事中韋倜都公然出入太子的臨時居所。

連日來,因此而受到牽連的官員多大數百人,當然其中多數是楊國忠的政敵和反對者。而楊國忠的親信和支持者則在附逆名單上被輕而易舉的剔除。

說到底,這就是借懲處附逆餘黨之名,行打擊異己,清洗政敵之實。楊國忠做的理直氣壯,因為有著天子的默許,他可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包括那個有名無實的中書令高仙芝。

拜興慶宮一戰所賜,這位中書令一直養病在家。而且政事堂裏的官員多是楊國忠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自然都唯楊國忠馬首是瞻。因此,楊國忠雖然僅以中書門下同三品的差遣行宰相之職,卻已經隱隱然成為宰相之首。

隻可惜,清洗異己帶來的好心情,就這麼被秦晉給破壞了。預想的目的沒有達到,楊國忠隻得苦思新的壓製之法。

除此之外,還有一樁要緊事讓他如鯁在喉。不知何故,天子雖然大張旗鼓的清理附逆餘黨,卻對身為“黨首”的太子李亨不做一字表態,就算百官在他的帶動下以洶洶朝議來做引導,這位老邁的天子仍舊緘口不言。

天子究竟做的什麼打算?何以遲遲不對太子施以懲處?

……

掌燈時分,秦晉前所未有的閑了下來。這反而讓他有些無所適從之感,如影隨形的壓力迫使他無時不刻都在思考和掙紮著。隻要停下來一刻,都會讓他覺得隱藏在黑暗中的危機正張開了血盆大口一點點將其吞噬。

“使君……”

一個纖細窈窕的身影出現在秦晉的視線中。

由於天色黑透,雖然看不清楚來人麵目,但秦晉仍舊知道這是個女子,而軍中唯一收留的女子,除了她便再無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