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君臣心思異(2 / 2)

這且不算,那幾個心有妄念的小官就更是蠢到了極點,公然讓李隆基嚴懲高秦二人,並直指高秦二人是太子一黨。

如果高秦二人是太子一黨,天子還對此二人擢拔重用,豈非是昏頭了?

對於高秦二人的擢拔,大唐天子李隆基誠然有不得已的理由,但被人左右開弓連扇了兩耳光,其惱怒已經可想而知。

“來人,將這幾個胡言亂語的妄人,都給朕,給朕……”

他本想命人將這幾個妄人斬殺了事。但轉念一想之後,又改了口。

“罷官奪職,打入大獄,聽侯有司審訊!”

天子的處置讓所有人差點跌出了眼睛,尤為感到慶幸的是楊國忠,多虧魚朝恩的適時提醒,自己才沒有一頭撞了上去觸黴頭。

其實楊國忠此前也不過是一葉障目,沒能看透天子此時此刻的複雜心境。相比之下,反倒是魚朝恩要清醒地多了。

但在慶幸之餘,楊國忠又有幾分沮喪,因為天子處置了那幾個上書彈劾高秦二人的邊緣小官,就等於間接向朝野表明了他決意保全高秦二人的心意。

可如果天子要保全高秦二人,豈非又間接承認了太子確有冤情?

一時之間,楊國忠也不禁迷惑了,自從兵變定亂之後,他越發的發現對於老邁天子的心思,已經越難揣測。

幾經心理鬥爭之後,楊國忠還是選擇了一動不如一靜,既然此時無法看清楚天子的真實意圖,那麼不如暫且先保持沉默,靜待事態的發展,再做應對。

另外,還有一則心病,也更讓楊國忠坐立不安。程元振就像一條隨時可能竄出來的毒蛇,對他猛咬一口,這個隱患不立時除掉,他就寢食難安。

“這個杜乾運,不給他點顏色瞧瞧,是真不知道楊某的手段!”

楊國忠對杜乾運動手的效率很是惱火,那次談話已經過去了數日,竟然到了現在還一點音訊都沒有。萬一程元振將兩人合謀誣陷太子的事都招了出來,然後又被秦晉捅到天子那裏去,天子信與不信暫且不說,這無疑等於在天子的心裏播下了一顆種子。

……

秦晉的上書,鄭顯禮早就預料到了,其實他也為秦晉的處境而感到頭疼,身陷鬥爭的漩渦中不但難以自拔,而且有越陷越深的趨勢。如果再照此發展下去,結果究竟如何,沒人能知道。

鄭顯禮並非世事懵懂的單純武人,對於天子的這套製衡之道,也或多或少有所領悟。隻是,他有些想不明白,這種製衡之道在太平光景自然也無傷大雅,但眼下可是內憂外患,在外有安祿山的叛軍虎視眈眈,據說入夏以來,潼關以東以及河東等地已經發生了數次激戰,大戰或許已經迫在眉睫了。在內,長安剛剛經曆了一場兵變,雖然波及範圍未出關中,潼關的哥舒老相公也未受影響,但於人心終究是破壞性極大的。

反觀天子所謂,不但不排解萬難,彌合人心,反而繼續施行那一套使臣下相互製衡,相互拆台的策略。若再稍有不慎,肘腋之患,眨眼就會成為腹心大患。

鄭顯禮由於有軍器監的官職在身,自然不能時時守在秦晉身側,已經在兩日前返回將作監官署辦公。

在此期間,鄭顯禮忽然收到了陳千裏的書信。陳千裏在信中,請他無論如何都要勸服秦晉,與太子保持距離,甚至劃清界限。

不過,鄭顯禮卻很難判斷出陳千裏這麼做究竟是為了朝廷還是為了秦晉。誠然,陳千裏此人居身甚正,但他為了“大義”不惜出賣秦晉,那麼現在所為,其真心究竟如何呢?

與陳千裏不同,鄭顯禮心中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他隻知道自己奉了封大夫的命令幫助秦晉。而在這半年多的接觸中,他也已十分認同秦晉的為人。至於冷酷自私的天子,鄭顯禮好感全無。所以如果讓他做個選擇,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

反觀現在的陳千裏,雖然在最後關頭與陳玄禮選擇站在了天子一方,天子卻並不十分買賬,他的龍武軍長史一職已經難以保住。

鄭顯禮不希望秦晉再與此人保持緊密的聯係,因此對這封信也就置之不理。而且很快,他也沒有心思去追究陳千裏的真實想法了,將作監得到了政事堂轉來的哥舒翰行文,要求在半月之內打造萬張“神臂弓”。

這讓他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半月之內打造萬張“神臂弓”是絕對無法做到的,但其背後所包含的訊息卻讓人不覺顫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