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反助楊相公(1 / 3)

好在秦晉事先想的還算周到,讓府中的侍婢前來幫忙,但眼看著天色漸晚,終究是隻能解燃眉之急。無奈之下,他隻能找到王壽商量此事。

王壽展顏一笑,“此事容易,京兆府中有官奴,遣一些婢女來暫且照看便是!”

也是這個時代有司各負其職,是秦晉不夠了解實際情況,他輕出了一口氣。

“照看她們三兩日也無妨,隻是很多人家為了聲譽,抵死不肯承認,也不來接人,又讓她們到何處去安身?”

這倒是讓王壽甚為驚訝,想不到一個殺伐決斷的將軍居然也會為這些可憐人的命運而擔憂,然則,世事便是這般殘酷,無論你能接受與否,他都會不期而至,一頭就撞上來。

正如大唐眼下麵臨的災難,安祿山一夕造反,半壁河山陷於戰火之中,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好在,朝廷已經穩住了局麵,現在隻看哥舒老相公的用兵效果了。

“能怎麼辦?隻得讓她們自謀生路,由馮家負責賠償,給與一定的金銀賠償,以供日後支用。”

秦晉點點頭,王壽的法子還是很靠譜的,如果這些可憐女子的家人實在不肯認領,也隻能從馮昂的家產中撥出一些來,供她們日後生活所需了。

王壽的眼睛裏到現在還閃爍著異樣的神彩,說實話,他也沒想到,昨夜的賭注居然下對了,現在想來雖然還是後怕不已,但想到這一樁大案能在自己的手上得以告破,也對得住京兆尹為官一任,往後說出去也可以挺直了腰杆,說自家不畏權貴。

然則,一想到不畏權貴之說,王壽的目光裏又增添了幾分隱憂,畢竟馮昂是高力士的侄子,又聽說此子是馮家這一代唯一的男丁血脈,想必高力士也對馮昂極是看重疼愛,未必就會甘心看著他被以死罪論處。

如果依著王壽的性子,就算判馮昂車裂、腰斬這等酷刑也不為過,隻是出於高力士那方麵的因素考慮,也許能以斬監候定罪就算難得了。

秦晉不清楚王壽心裏轉的想法,他現在還沒來得及考慮得那麼遠,別院中的發掘還在繼續,屍體的數目還在上升,據馮府中的奴仆初步招認,很多女子都是被虐待致死,甚至有些性子太過剛烈,不堪受辱自盡而亡的也大有人在。

不過,有一點卻另秦晉嘖嘖稱奇,馮昂雖然行行事乖戾殘暴,但對府中的奴仆似乎並不算壞,然而這也沒有甚用,到了關鍵時刻,這些受了恩惠的奴仆還是毫不猶豫的將他出賣了。

“王使君,不知京兆府可有官屬的宅院,撥出一兩座,暫且安置她們……”

以秦晉的想法,這些可憐的女子不宜住在讓她們經曆噩夢的地方,如果讓能夠遠離這裏,似乎更有助於創傷的平複。

而他的這句話也差點讓王壽的眼珠子掉了一地,王壽有點難以置信的看著秦晉,這等設身處地的想法,便是用在自家人的身上,也不過如此了。

“中郎將的建議,隻怕難以實現,且不說京兆府沒有合適的宅院,就是有,王某也不敢私自拿出來給她們住啊。否則將來誰還肯住這些沾染過晦氣的宅子?後一任的京兆尹還不得追著王某的屁股後麵要債?”

王壽的話讓秦晉心中一陣惻然,看來世人看待這些可憐女人的眼光當與王壽無異。這些幸存下來的人不但將要麵臨世人的歧視,還要忍受被家人拋棄的苦楚,若如此還不如一死幹脆。

但就算死了,化作與那院子裏數十具白骨一般的無名屍骸,就能好到哪裏去嗎?

很顯然,盡管她們是受害者,卻一樣要與行凶作惡者的馮昂一般,不公的承受懲罰與鞭笞。

“天子已經下敕徹查到底,王使君打算如何處置馮昂?”

秦晉雖是詢問,卻在強烈的表達著他的看法,那就是絕不能輕饒馮昂其人,否則看看院中累累的白骨,與那些無助的柔弱目光,又讓人如何能安枕入睡?

王壽幹咳了一聲:“這個,自然不能輕饒了他。有天子敕令在,某又有何懼?”

說實話,王壽昨夜的表現的確大大出乎秦晉的意料,一個原本懦弱膽小的官員,忽然就不管不顧的與之同來,以京兆府的名義對馮昂實施了抓捕,並親自入宮麵君陳明案情......

秦晉相信,王壽不會虎頭蛇尾的。他現在隻在擔心,興慶宮中的大唐天子李隆基,又會有一些令人齒冷的想法在醞釀之中。

事實上,秦晉猜的沒錯,此時的李隆基已經後悔了那道語氣鮮明的敕令,如果現在讓如此駭人聽聞的慘案徹底大白於天下,那麼謠言也危機也許就會在一夜之間在長安城內掀起一場難以預料的風暴。

下午,神武軍中郎將秦晉也送來了他的奏報。其中提及馮昂別院中挖出女子屍體數十具,而且到此刻尚在挖掘之中,具體數字還有待確認。

一座別院裏挖出了數十具屍骸,而且還不是最終的數字,這讓李隆基倒吸了一口冷氣,事實中的情況遠比早上王壽送來的消息更讓他震撼,同時也產生了更加不好的預感。

拋開聲淚俱下的高力士,單就是為了大局著想出發,這樁駭人聽聞的慘案也不宜大肆張揚,甚至連公開都應謹慎對待。對於朝廷而言,現在還有什麼比穩定更加重要的?

此時的長安表麵上看風平浪靜,實際上,位於東都洛陽的安祿山早在開春時就已經蠢蠢欲動,一場大戰勢必在所難免,這種時候,絕不能再讓朝廷上再有任何風吹草動。

二李隆基近幾個月以來平衡朝局,也可謂是操碎了心。為了大局穩定,他甚至一改殺掉高仙芝的初衷,並拜其為相,為了堵住眾人之口,又不得不將時局糜爛的責任算在楊國忠的頭上,罷了楊國忠的相位。

但是,偏偏楊國忠又不爭氣,為使他複起,擺出一手的好棋,竟又被輸個幹幹淨淨。直到現在李隆基還在頭疼,從何處再為他找一個複起的台階。

胡亂想了半晌,一個主意驟然在李隆基的腦中升騰而起。

何不讓楊國忠負責此案?如此他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結束閉門養病,至於案件最後查辦的如何,以李隆基的想法,自然是對局麵的安定,影響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