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們齊刷刷的望向楊國忠,他們的目光裏充滿了幸災樂禍,當然其中也不乏同情憐憫之色。
然則到了現在,楊國忠還有什麼好說的?總不能將此前的真實想法全都說出來,為自己辯解吧?
好在他不是個愚笨的人,隻匍匐在李隆基的腳麵上,痛哭失聲。
“臣罪當誅,臣罪當誅,請聖人責罰!”
李隆基的臉上依舊冷若冰霜,接下來便再沒有一句斥責之言,這種曖昧不明的態度反而讓百官們都覺得,楊國忠這一回算是徹底難以翻身了。
在長安為官日子久的人,都知道天子的脾氣秉性,若是直來直去的說,不論誇讚或是痛責,都沒甚大礙,獨獨卻是這曖昧不明的態度,值得人深思了。
太陽落山的速度很快,不過幾句話的功夫,小山上就已經籠罩在了淡淡的夜色之中,負責警戒的羽林衛禁軍立即就燃起了早就準備好的火把,倒也將小山頂上這塊方寸之地映得如同白晝。
“朕問你,今日演武,輸贏當如何定啊?”
“這……”
楊國忠頓時語塞,這讓他如何回答?就眼下局勢而言,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來,肯定是扮作叛軍的神武軍贏了。可如果他當場就說出來,不就等於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再者,即便到了現在,楊國忠也堅持認為,天子雖然非常憤怒生氣,但自己的聖眷猶在,否則便不會令他上山叩見了。
正是基於這個判斷,楊國忠把心狠狠一橫,說道:
“臣固然輸了!但臣還要參劾神武軍中郎將,使用怪力之術,擾亂演武,居心叵測,意圖不軌,其罪亦當誅!”
此言一出,百官們頓時噓聲一片,便紛紛交頭接耳的議論了起來。
一時間,亂哄哄的便如一群胡峰般嗡嗡作聲。
“肅靜肅靜!”
維持秩序的禮官不得不連呼了三聲肅靜,才維持住了局麵。
楊國忠究竟是不是得了失心瘋?居然在演武慘敗以後,參劾其不法居心,試圖拉獲勝的秦晉下水。
坐在天子之側的中書令韋見素也不禁動容,忍不住眉頭一挑,心裏也自有判斷。秦晉今日固然獲得了演武的大勝,但行為畢竟還是失之魯莽,比如演武指出製造出的地動山搖之情境,若是萬一有人趁機以次作亂,豈非給了歹人以機會?以天子向來多疑的性子,今日之所以天黑還未回宮,恐怕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在防患於未然吧!
而且,楊國忠最的參劾後兩條都落在虛處,但居心叵測,意圖不軌這種事本就用不著切實的證據,既然能說出來便總能找到可靠的依據,比如故意製造震撼場麵,使得演武徹底失去控製,變成了亂軍,潰兵爭相亂跑。
楊國忠此舉不可謂不歹毒,但卻正中了天子的要害!
韋見素擔心的望向天子,果見天子目光中在火把光芒下撲朔閃耀著。
“台諫之事自有禦史台在,你就不必多做置喙了,今日受了不小的驚嚇,事畢以後便在家中將養幾日,身子好了再出來理事也不遲!”
“聖人……”
李隆基的回應不但大出韋見素所料,就連楊國忠都一時間摸不清頭緒,如何按照以往的套路出牌,今日卻不靈了呢?天子不但沒有按照預想中對秦晉心生忌憚,繼而對其產生了防備和厭惡的抵觸情緒,反而卻直言讓他回家歇著去,朝中的事暫時便不能與聞了。這又與再次罷官有什麼區別?
李隆基氣運丹田,振聲說道:“既然楊國忠不肯下評判,那朕就替他下個評判,今日演武,神武軍勝出,右領軍衛、左武衛、龍武軍大敗!”
說了一句大敗,李隆基似乎還意尤不足,又加重了語氣。
“大敗!大敗啊!”
三聲大敗,李隆基的聲音竟顫抖了,老眼裏竟溢出了渾濁的淚水。
“聖人,聖人莫要自傷……”
距離李隆基最近的高力士一直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見天子情緒激動,便趕忙低聲勸著。年過古稀的老人最忌諱情緒大起大落,何況李隆基還不是普通的老人,他是一肩挑起天下的天子,萬一有個好歹,那就是天崩地裂的大禍啊!
奈何,李隆基的情緒卻驟然間如決堤之水,洶湧而出,連日以來憋悶在胸中的憤怒、失望、委屈、恐懼……各種情緒一股腦的都湧了出來。
今日楊國忠的慘敗,不過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李隆基再也忍不住,放聲痛哭起來。
百官們此時也發覺了天子的異常,直到聽見天子哭泣之聲,便再也坐不住了,呼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有心勸慰一番,卻又都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隻能同聲機械的回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