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二子同乘舟(2 / 2)

數落了一陣,就連李隆基自己都覺得無趣,好在今日心情不錯,便也懶得責罰高仙芝,又將目光轉向了秦晉。

“秦卿的神武軍如何了?”

秦晉既不想像高仙芝那樣直來直去,也不想如楊國忠那般隻揀李隆基愛聽的說。

“但請聖人到神武軍觀兵!”

秦晉的聲音洪亮而又充滿了自信。李隆基滿意的點點頭,一連說了三個好,想必已經記起了去歲那次大觀兵,新安軍給他的驚喜和震撼,至今仍舊曆曆在目。

既然秦晉請他到禁苑駐地去觀兵,也就是說,神武軍已經可以與那些從關東殺出重圍的新安軍相比美了。

“朕擇日便到神武軍去觀兵,奈何近來國事繁冗……”

李隆基的話才說了一半,便忽有宦官進了勤政樓。

“聖人,哥舒老相公自潼關發來的八百裏加急……”

在座眾人頓時便心頭為之一緊。潼關送來的八百裏加急,難不成是安祿山已經揮兵潼關了?

李隆基臉上的笑容也在瞬時之間褪去,雙手有些顫抖的接過那一封厚厚的軍報,忽然又雙手一翻,將之扔到了楊國忠麵前。

“楊卿,替朕拆開來念!”

李隆基年老眼花,平常很多文字都有專人替他念誦。不過,今日此時,讓楊國忠代念,也許更多的是出於緊張。

楊國忠也是雙手發抖,拆開放水的油布封皮,裏麵卻掉出了一件封口的信箋,還有一張寫滿字的羊皮紙。

他先撿起羊皮紙,上下掃了兩眼,神情立時便顯得輕鬆了許多。

“聖人,不是軍報,哥舒翰自潼關活捉了奸細一名,搜得隨身攜帶的密信一封,特地呈送聖人!”

聽到楊國忠如此說,李隆基也暗暗鬆了一口氣,不是大戰突起的消息就好。

“速將密信念給朕聽!”

此時,李隆基已經迫不及待。但見那密信的封口已經拆開過,顯然,哥舒翰事前先已看了信中的內容。

楊國忠清了清有些幹啞的嗓子,開始逐字念誦。這竟是一封剛剛稱帝不久的安祿山寫給李隆基的信。

在信中,安祿山以大燕皇帝自居,向大唐皇帝問候致意,雖然語意甚為謙恭,但在李隆基看來已經是難以容忍的羞辱。秦晉偷眼觀瞧天子,但見他身子在不停的抖著,卻仍舊沒有叫停的意思。

而楊國忠也是每念一個字都倍覺艱難,數百個字念下來經好似過了漫長的一年。

“咦,安賊逆胡何時也懂得附庸風雅了?”楊國忠突然驚訝的說道。

在信的末尾,竟還附有一首四言古詩。

“念!”

李隆基的聲音顯得機械而又冰冷。

“二子乘舟,

泛泛其景。

願言思子,

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

泛泛其逝。

願言思子,

不瑕有害!”

秦晉忽覺腦中似有開閘之水湧了出來,似乎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他,天子要發怒,要歇斯底裏了!

念頭剛剛閃過,果不其然,李隆基憤怒的將案頭的瓜果甜點一股腦的都推翻在地,緊接著又罵了句混賬,便不可遏止的猛烈咳嗽起來。

楊國忠嚇得顧不上君前禮儀,直起身子緊走幾步上前去,試圖扶住天子。

誰料李隆基卻一把將楊國忠推開,力道大之大,直接將他推的仰麵倒地。

倒在地上的楊國忠心內惶然,目光中也滿是茫然。

秦晉卻知道李隆基因何而發怒,這八句四言古詩出自《詩經》邶風中的二子乘舟。講訴的是一場訣別,然則這場訣別背後卻有一個既荒唐又催人淚下的故事。

楊國忠雖然忝為宰相,但與李林甫一般都是不學無術的人,自然不清楚其中的典故。

秦晉則勝在原本的秦晉乃是熟讀詩書的進士出身,自然對這種入門級的詩經熟知根底。

二子乘舟所講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衛宣公娶了父親衛莊公的小妾夷薑,生公子急。後來,這位衛宣公又強娶了本該嫁給公子急的齊國公主宣薑,再生公子壽。

故事的悲劇就在宣公亂倫時埋下了種子,宣薑為了使公子壽繼承國君之位,便買通了強盜行刺公子急。而公子壽手足情深,得知此事以後傷心不已,又不能告發母親,便決然替公子急而死。

然則公子急並沒有因此而活下來,也跟著公子壽一同死去。

二子乘舟或許就是兄弟二人訣別的最後一幕。

再看麵前的大唐天子……

秦晉的目光中甚至生出了些許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