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聖人亦可憐(2 / 2)

“殿下勿憂,以天子聖命,斷不會重蹈覆轍,請安坐等待便是,不日即將有結果!”

李泌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隻笑著說了一句,然後再任憑李亨如何追問,都隻以等待二字回應。

讓李亨揪心的事還不僅限於此,楊國忠罷相以後,追究相關責任的事,天子卻遲遲不肯提起。加上皇貴妃仍舊穩居後宮,焉知此人沒有卷土重來之日?

就在李亨患得患失之時,一道天子敕書頓時讓他精神一震。

“……太子與聞軍國重事……”

在聽到這最關鍵的幾個字以後,李亨的腦中頓時有如萬馬崩騰,那宣講敕書的宦官又說了些什麼責全然沒聽進去,他隻知道,父皇竟破天荒的放開了自己被束縛了十幾年的手腳。雖然僅僅是與聞軍國重事,可與從前的嚴加防備處處限製,已經是天淵之別。

“殿下,殿下?”

那宦官一連喚了數聲,才將愣怔怔呆跪在地上的李亨從胡思亂想中拉回了現實。宦官很是殷勤的上前攙扶著李亨起身,“殿下快些起身,地上涼,別浸了身子。”

李亨習慣性的歉然一笑:“不妨事!”

東宮上下還有一個人從“與聞軍國重事”這幾個字裏嗅出了不同尋常的味道,那就是被排擠出皇宮的宦官李輔國。自打進入東宮之後,太子雖然對他客氣有加,但他也知道,這是太子不信任他,謹慎防備的表現。李輔國有時也氣悶,自己明明是被高力士那些大宦官們排擠出來的,現在卻被當成了高力士的耳目,無端遭人猜忌防備,真是有冤無處訴!

這時,李泌又一改平日的言笑自如,極為嚴肅的正告李亨。

“聖人雖有敕令與聞軍國重事,殿下亦當如往常一般不聞不問才是!”

得了李泌的提醒,李亨猛然警醒,焉知這不是天子的試探之舉?若自己果真堂而皇之的到宰相政事堂去與聞國事,又不知天子會作何等猜忌想法。

李亨頹然一歎,“難也,難也!”

一連兩個難字,包含了他這十數年來的壓抑與委屈,如果再有來世,他絕不會選擇當這個太子。然而,命運卻沒掌握在他的手中,做太子也好,做普普通通的藩王也罷,都不是他能夠決定的,就算做皇帝,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李泌又道:“殿下也不必灰心,再等等看,說不定還有轉機呢!”

還能有什麼轉機?李亨已經難再奢望。除非……他很快壓下了這個大逆不道的想法,父皇春秋正盛,怎麼可能就此西去……

……

大明宮,天子所居便殿,秦晉在此置身於其中,大有恍然一夢的錯覺。好像那幾日牢獄之災,僅僅是剛剛醒來的一個噩夢。不過,天子李隆基的言語中,卻在時時提醒他那不是夢,是切切實實存在的。

“數日囚室之苦,秦卿受委屈了!”

秦晉正身答道:“能夠為國除賊,些許凍餓,算不得什麼!”

李隆基哈哈大笑,讚道:“當此之時,我大唐就需要秦卿這等直言敢諫的骨鯁之臣,可不要辜負了朕的期望啊!”

“臣萬死不敢!”

君臣二人的對話機械而又和諧,秦晉就算再愚鈍也看得出來,此時的李隆基神思不屬,表麵上談笑自如,心情遠不如表現出來的那般愉快,甚至應該說是鬱悶。

的確,李隆基罷黜楊國忠一定經過了複雜的心理鬥爭,邊將反叛,天下糜爛,使他產生了巨大的挫敗感,楊氏姐妹拌的哭訴,又使他原本就年老空虛的精神世界更是雪上加霜。

倏忽間,由盛世太平天子跌進了地獄,家事國事都成了一團亂麻,就算精神力再強大,意誌再剛強的人,也很難承受得住這種打擊,更何況,此時的李隆基已經是七十高齡的老人。

讓一個身體和精力都不濟事的老人,來承受這種雙重壓力,就算他是皇帝,不也還是個血肉做成的人嗎?

秦晉還是頭一次從這個角度去看待李隆基,他甚至有點同情這個古稀老人。然則,既然李隆基做了大唐天子,就要承擔起天子的責任。當然,由天子之位帶來的痛苦,也要一並承受!

“朕問你,在彈章末尾那些話,究竟誇大其詞,還是真如所想?”

秦晉沉默了,他所描繪的乃是人們所熟知的曆史,就這他還輕描淡寫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