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雪夜行軍急(2 / 2)

雙方一拍即合,邊令誠自覺大事成了一半,聲音中透露著不加掩飾的興奮,要求立即趕往峴山糧倉,秦晉尋著一個機會,與鄭顯禮碰了個頭,“陣戰之時,尋可靠的人以重弩射殺這個閹豎!”

秦晉之所以不用團結兵,而用鄭顯禮,全是因為鄭顯禮的部下均為安西老軍,在臨戰時失手的幾率要更小。

一支臨時拚湊的奇襲人馬沿著山垣又轉向東,直往峴山而去。秦晉與鄭顯禮麾下合計有將近二百人,邊令誠所領的殘兵也有百十人,再加上烏護懷忠麾下的三百多人,這支人馬共計六百多人。

經過半夜急行軍,又避開虢州,在子正時分,抵達峴山山穀外圍。

這時,邊令誠叫住了秦晉,“奇襲至關重要,一點疏忽都要不得,某決意親領百人在此斷後,秦少府與那蕃將盡管去,一旦火起某便提兵接應!”

秦晉愣住了,想不到邊令誠竟如此狡猾,他哪裏是等待火起時斷後接應,分明打算見勢不妙就要開溜。但秦晉沒有任何立場可以強行命令邊令誠行軍作戰,現在奇襲峴山糧倉又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就算想對這閹豎用強也已經來不及了。

“一切依將軍所言就是!”

……

李萬忠剛剛發落了幾名敢於頂撞的漢將,由於鴻臚水之戰的失敗,他被崔乾佑打發到峴山中守糧倉。到這裏就等於再與戰功無緣,守糧倉的差事做好了沒有功勞,做不好一旦出了丁點紕漏,等著他的都將是難以接受的處罰。

從崔乾佑的心腹愛將,突然變成了無足輕重的人物,李萬忠一時間難以接受這種轉變和落差。

“鎮將何須沮喪,行軍打仗都是糧草為重,崔將軍如此安排,表明他仍舊信任和看重將軍,否則又怎麼可能將決定大軍命脈的糧草交給將軍來看管呢?”

盡管部下的說法句句在理,但就是心裏不舒服,憑什麼其他人都能夠在陣前斬敵立功,他卻隻能窩在山溝溝裏吃雪喝風?但李萬忠也隻敢牢騷幾句,不敢再有放肆行動。

李萬忠清楚,崔乾佑將糧倉設置在這個山坳裏自有他的用處,圍住虢州不過是以此做誘餌,真正的目的是將坐守陝州太原倉的二十萬唐軍一一引出,在路上將其分批消滅掉。隻要擊敗了高仙芝的二十萬唐軍,太原倉的物資糧食,便足夠再組建一支超過二十萬人的大軍。

眼看著安大夫在元日之後就要登基,立大燕國,這份賀禮有多重,用腳趾頭都能想的明白。

糧倉設在此處,圖的就是距離虢州與陝郡的伏兵距離相當,以使本就緊張的糧草減少損耗。

實際上,安祿山在進入洛陽之後,並不急於進攻關中,洛陽城中的黨羽親信又都在張羅著新帝登基,求爵求官,根本就沒人顧得上其他事情。因此,同羅部在新安城下吃了大虧,洛陽城的反應一慢再慢,最後連孫孝哲都在新安城下慘敗。

崔乾佑的進軍實際上也失去了洛陽方向強有力的支持,對他最明顯的影響就是由洛陽方向運送來的糧草時有供應不足,否則此次奇襲也不至於如此精打細算。

“鎮將,穀外來了一隊人,是陝郡方麵提糧的。”有親衛在帳外稟報。

李萬忠正心緒不佳,便不耐煩的道:“軍中規矩,天黑後之後不開轅門,讓他們在外麵等著吧!”

但那親衛卻遲疑著沒走,“回稟鎮將,這些人有崔將軍的金令牌,說是,說是軍中急務,必須連夜起運!”

“他娘的,伺候人的活計真不好幹!”李萬忠罵了一句,他無意難為對方,萬一誤了大事,最後不還是要著落在自己頭上?隻交代著:“告訴書吏,將金令牌堪和仔細了,否則出了問題就別想見到明天的太陽!”

警告幾句,打發走了親衛,李萬忠大剌剌躺在榻上,這等雞毛蒜皮的瑣事他才懶得去親力親為,否則養了那麼多書吏、佐任都是吃白飯的嗎?

陝郡方麵子夜來提調糧草,很可能是那裏即將有大戰發生,想到這些李萬忠心裏就忍不住犯癢,恨不得插翅飛過去,殺個痛痛快快!

胡亂想著,睡意陣陣襲來,李萬忠的眼皮越發沉重,他十分羨慕那些可以持金令牌行事的人,至今為止能夠手持金令牌的人也屈指可數,隻要是崔乾佑的部眾莫敢不從。

陡然間,李萬忠一骨碌起身,他忽然想到,那豎子手中也有崔乾佑親送的金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