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幸福生活的原則(4)(2 / 3)

這一回他對自己說:“你一定得維持你自己的本色,不論你的錯誤有多少,能力多麼的有限,你也不可能變成別人。”

於是,他不再試著做其他所有人的綜合體,而是卷起袖子,做了他最先就該做的那件事——他寫了一本關於公開演講的教科書,完全以他自己的經驗、觀察,以一個演說家和一個演說教師的身份來寫。他終於達到了牛津大學英國文學教授華特·羅裏的境界。他說:“我沒有辦法寫一本足以媲美莎士比亞的書,可是我可以寫一本由我寫成的書。”

大名鼎鼎的歐文·柏林曾對已故的喬治·格希文有一個“保持自己本色”的勸告,非常經典。柏林和格許文初次見麵的時候,柏林已經大大有名;而格希文還是一個剛出道的年輕作曲家,一個禮拜隻賺35美金。柏林很欣賞格希文的能力,就問格希文要不要做他的秘書,薪水大概是他當時收入的3倍。

“不要接受這個工作,”柏林忠告說,“如果你接受的話,你可能會變成一個二流的柏林,但如果你堅持繼續保持你自己的本色,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聽從了這個勸告。後來他慢慢地成為美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像查理·卓別林這樣的人,以及其他所有的人都曾經學到這個教訓,而且多數人都是先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卓別林開始拍片時,導演要他模仿當時的著名影星,結果他一事無成,直到他開始成為他自己,才漸漸成功。

鮑勃·霍伯也有類似的經曆,他以前有許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直到他發揮自己的才能才真正走紅。

當瑪麗·馬克布萊德第一次上電台時,她試著模仿一位愛爾蘭明星,但不成功。直到她以本來麵目——一位由密蘇裏州來的鄉村姑娘——才成為紐約市最紅的播音明星。

吉瑞·奧特利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德克薩斯州口音,打扮得像個城市人。他還對外宣傳自己是紐約人,結果隻能招致別人背後的訕笑。後來他開始重拾三弦琴,演唱鄉村歌曲,才奠定他在演藝界最受歡迎的牛仔歌手的地位。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應該為這一點而慶幸,應該盡量利用大自然所賦予你的一切進行創新。從古至今,所有的藝術都帶著創作者自己的特色;你隻能唱你自己的歌,你隻能畫你自己的畫,你隻能做一個由你的經驗、你的環境和你的家庭所造就的你。不論好壞,你都應該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小花園;不論好壞,你都得在生命的交響樂中,演奏屬於你自己的小樂器。

愛默生在《自我信賴》中說得好:“在每一個人的教育過程之中,他一定會在某個時期發現,羨慕就是無知,模仿就是自殺。不論好壞,他必須保持自己的本色。雖然廣大的宇宙之間充滿了好的東西,可是除非他耕作那一塊給他耕作的土地,否則他絕得不到好的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種新能力,除了他之外,沒有人知道他能做出些什麼,他能知道些什麼,這些都必須是他應該探索求取的。”

已故詩人道格拉斯·馬洛奇用另一種方式進行了論述:

如果你不能成為山巔上一棵挺拔的鬆樹,

就做山穀中的一株灌木吧!

但須是溪邊最好的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參天大樹,

那就做一片灌木叢林中的一簇吧!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叢灌木,

何妨做一棵小草,

讓公路上也有幾分歡娛!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隻麝香鹿,

就做一條小魚也不錯,

但須做湖裏最好的一條魚!

我們不能都做船長,

總得有人當海員。

不過每個人都應各司其職,

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

我們總得完成份內的工作!

如果你不能做一條公路,就做一條羊腸小徑;

如果你不能做太陽,就做一顆星星;

不能憑大小來斷定你的輸贏,

隻在於你是否已竭盡所能?

快樂的要訣

統治羅馬的皇帝馬卡斯·奧理歐斯不但是位傑出的領導者,而且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用一句話進行了總結:“思想決定一生。”這是一句能夠決定命運的精辟見解。

這很容易理解,人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隻要知道你在想些什麼,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支配的。每個人的命運,完全決定於他的心理狀態。愛默生說:“人是思想的產物……他不可能是別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