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而樂,把生存的起點放得低一些
人們在沙漠中口渴難耐時所期望的,並非讓人扔給你一袋鈔票或珠寶,而是一瓢能解渴的涼水;人們在身無分文時所期望的,並非腰纏萬貫,而是能解決有米之炊。在你不知足時,想到還有比你更艱難的人,你便會發現自己生活得也很幸福。一個人,隻要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創造,就算沒有辜負此生。其實,人的欲望是永遠滿足不了的,但是,隻要你把生存的起點放得低一些,就會知足而樂。
古伊朗著名詩人薩迪在講到自己從不抱怨命苦時說了他的一次遭遇。
一次,薩迪沒有錢買鞋,隻能赤腳到教堂去。進教堂前,他確實感到沮喪和不幸,而當他在禮拜堂裏看到一位沒有腳的人時,才發覺自己並非這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不再以窮困得沒有鞋子為苦。他這樣寫道:
“在飽足人的眼中,燒鵝好比青草;在饑餓人的眼中,蘿卜便是佳肴。
“人們在沙漠中口渴難耐時所期望的,並非讓人扔給你一袋鈔票或珠寶,而是一瓢能解渴的涼水;人們在身無分文時所期望的,並非腰纏萬貫,而是能解決有米之炊。”
換個想法在不知足時,想到還有比你更艱難的人,你便會發現自己生活得也很幸福。一個人,隻要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創造,就算沒有辜負此生。人的欲望是永遠滿足不了的,但是,隻要你把生存的起點放得低一些,就會知足而樂。
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談論什麼是幸福。
窮人說:“幸福就是現在。”
富人望著窮人的茅舍、破舊的衣著,輕蔑地說:“這怎麼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間豪宅、千名奴仆啊。”
有一天,一場大火把富人的百間豪宅燒得片瓦不留,奴仆們也各奔東西。一夜之間,富人淪為乞丐。
七月流火,汗流浹背的乞丐路過窮人的茅舍,想討口水喝。窮人端來一大碗清涼的水,問他:“你現在認為什麼是幸福?”
乞丐眼巴巴地說:“幸福就是此時你手中的這碗水。”
換個想法其實,幸福本來就是現在,隻有將一個個現在串起來,才有一生一世的幸福。珍惜現在吧,你手中的一杯水、一頓粗茶淡飯、一份報酬並不豐裕的工作都是幸福啊。
有一個關於窮人和富人的故事。
富人有10萬元錢,而窮人僅有1000元錢。
窮人和富人都購買了5元一張的獎券,且都得到1000元錢的獎勵。不同的是:窮人樂得幾乎跳了起來,因為他認為自己的財產又增加了一倍;而富人卻很苦惱,因為他抱怨未抓到自己想要的奧迪轎車。
換個想法難道富人抓到了奧迪轎車他就高興了嗎?幸福的關鍵在於有一顆能感受幸福的心。企圖用物質的快樂來滿足精神的快樂根本是不可能的。
美國教育家杜朗曾敘述過他如何尋找幸福。
他先從知識裏找幸福,得到的隻是幻滅;從旅行裏找,得到的隻是疲倦;從財富裏找,得到的隻是爭鬥與憂愁;從寫作中找,得到的隻是勞累。
直到有一天,他在火車站看見一輛小汽車裏坐著一位年輕婦女,懷裏抱著一個熟睡的嬰兒。一位中年男子從火車上下來,徑直走到汽車旁邊。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輕輕地吻了嬰兒——生怕把他驚醒。然後,這一家人就開車離去了。
這時杜朗才驚奇地發現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他高興地鬆了口氣,從此懂得: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動都帶有某種幸福。
換個想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都要有平常心,要學會從生活中的每一角落發現樂趣和意義。太刻意地尋找反而得不到圓滿的成功。
有隻鳥在天上飛。一位鋤地的農夫歎氣道:它真苦,四處飛翔,就為覓一口食。
一位倚窗懷春的少女也看見了這隻鳥,她歎氣說:它真幸福,有一雙美麗的翅膀。
麵對同一種境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和理解。滿懷激情,你就會有一種振奮的感覺;失意悲觀,你就會有一種痛苦或失落的感歎。
換個想法當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能實現,或者見解、行為不為世人所理解時,人們就會迷惘、失意。境由心造。人生旅途中,人們很容易將思維編入既存的框架裏,或滿足或失意或進取,產生“命中注定”或“無法更改”的思維定式,然後將自己對人生的夢想和野心一個個拋棄掉。
鳥兒子問鳥爸爸:“人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