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石碑殘片(2 / 3)

千真萬確!

這樣的結論像一把匕首深深得插進薛圳海的心髒。他麵色鐵青,神情恍惚,一時語塞。

“果然是它!地球的命運已經迫在眉睫的危在旦夕!”薛圳海在腦海裏心急火燎得自言自語著。

在一旁仔細研究觀察的梁澤寬也看得神色不安,與薛圳海的沉著穩重不同的是,急性子的他總是非常直率得把心裏的疑雲重重毫不掩飾得宣泄出來:“電子圖片上還看不清楚太陽鳥和星宿的排列樣式,現在親眼所見,這塊石碑和漢代的星圖製式不敢說一模一樣,但至少能說明是深受漢朝天文學製度影響的啊!這塊石碑為什麼會在羅馬尼亞啊?!”

“是的,梁,這也正是我們為什麼讓你們不辭辛勞、千裏迢迢趕來布朗城堡,做這次現場鑒別的原因,因為我們覺得這塊石碑不僅記載了薛在論文提到的那顆致命的彗星,而且我們也相信這塊石碑的來曆和古代中國有著深深的淵源。所以這才讓你們親臨指導,一切為挽救地球的命運做最後的努力。”

卡門教授說的這顆致命的彗星,就是石碑上赫然醒目的那顆拖著長長彗尾的“鬼魅之星”。

薛圳海最早關注到它,是在上海天文台的觀測記錄上,當時這枚彗星剛剛經過木星,安靜而神秘得朝著地球飛來,。

這枚彗星被監測出由氫元素構成,氫元素在地球上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以氣態形式存在的。在工業上用於航天燃料或方便儲存功用的氫元素,會被冷凍為液態進行存放。

但這枚彗星是在極度深寒的太空中,一直以固態的氫元素形式存在的一枚小行星!它就如它的溫度一樣冷酷無情,一直一來繞著太陽周而複始得漫長公轉、。

如果這枚小行星墜入地球,地球溫度讓彗星溫度驟然升高,會讓彗星體內的固態氫產生強烈的核聚變反應,且不說彗星裝上地球,就是這枚彗星發生核聚變爆炸,其後果也不堪設想,它的恐怖後果就如一枚碩大的氫原子炸彈在經過浪漫而華麗的投擲後,重重得砸在太陽係裏這個叫做地球的藍色目標上。

一切都將萬劫不複!

所以,薛圳海通過在《自然》雜誌社上發表相關文章,來呼籲國際天文學界一起來關注這枚彗星曾經在地球上出現過的史料記錄,從而來確定彗星的公轉周期,進而通過演算彗星軌道,然確認是否會撞上地球,以及….如果撞上地球,我們該如何幻想死裏逃生…

起先,薛圳海在《史記.天文誌》中查閱到了這枚彗星的文字記錄“後元元年,其夏六月中,有星孛於鬼,質明赤如白晝。”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就是:公元前88年六月的夏天,有枚彗星經過鬼宿星座的區域,清晨紅光閃耀,發亮的像白天一樣。

有了文史記載,在配上相符的星圖,就能通過周期演算,計算出彗星的軌道!

所以!一切迫在眉睫!眼前的這塊石牌片段,殘缺不全,要找到這塊石碑的所有部分,拚出完整的星圖,才能為破解彗星軌跡的慢慢長征邁出吃力而奢侈的第一步,進而設計方案應對危機,全力以赴得去奢望避免生靈塗炭。

於是找到完整的石碑是當務之急!

“對石碑的岩石成分有過分析嗎?”薛圳海希望通過縝密的思維追根溯源,找到石碑的出處。“是的,分析了,大部分是六方金剛石。”

"六方金剛石?!你是說這是枚隕石鑽石?!"薛圳海對這塊神奇石碑的來曆感到越發撲朔迷離。

“是的,這是一枚從外太空隕落到地球,質量上乘的烏黑磚石。也許它被地球某處的居民在很早的年月裏拾得,並用來精心打磨成一塊記錄重大曆史事件的“書本”,而後這本“書”被刻畫記錄上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天象奇觀,我們可以相見當時那群居民目睹這樣一個磅礴壯觀又引人注目的星空美景時那激動人心的震撼!而且我們可以自信滿滿得推斷這群居民有極大的可能就生活在漢朝疆域輻射影響的大漢文化圈中,篆圖鑿石,流芳百世。”卡門教授如史實考證一般猜測推演著當年這枚隕石石碑在尊榮與寵幸中耀眼誕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