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緊了緊抱著她的手臂,他又憂重的說道:“答應我,以後不許讓我這樣為你擔心,哪怕是在我身邊的時候。”
原本並不是傷感的氣氛,莫思婷卻有種生死離別的不安,所以她語重心長的說道:“就算我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也不用為了擔心,因為我會照顧好自己,隻為不讓你擔心。”
“這樣我就放心了。”李世民話語中流露著淡淡滿足,因為他有信心,在這件事後,他一定能給,他們彼此一個美好的未來。
李世民在和幾位官臣商量對策後,他決定主動上朝覲見李淵,並將一切事情,都上報李淵。
金碧輝煌的殿堂上,李淵霸坐龍椅,朝臣並列堂下,整座朝堂內的氣氛,因為遲遲沒有人上奏,所以可說是沉悶到了極點。
這時一聲尖細的音聲宣揚道:“秦王殿下覲見~~”
眾人都驚訝的麵麵相視,就連李建成都震驚的看向殿外,當然也有人無動於衷,因為不明李世民怎會突然出現,所以殿堂內瞬時傳開一陣竊竊私語。
隻見李世民身著藏青色繡花宮服,金冠束頂,五官精致到沒有一絲表情,一副英姿颯爽中,不失他那與生俱來的威信。
李世民走至殿堂內,他抱拳單膝下跪後,又扯著明亮的嗓音說道:“兒臣李世民,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淵同樣也是一臉震驚,但是早在李世民走進時,他已經掩藏起了自己的驚訝,而是麵無表情的等待接下來的暗戰。
“平身吧,秦王失蹤數日,為何突然現身?”李淵扯著渾厚有力的音聲,盡顯了他獨具的威嚴。
李世民起身後,又頷首說道:“回父皇,兒臣並非有意失蹤,而是遇事纏身,所以不得不暫放朝政,還望父皇贖罪。”
“既然秦王這麼說,朕倒是想知道,秦王是被何事纏身,竟連早朝都可以忽視?”李淵語氣中流露著不滿,要知道一個合格的朝臣,在他心裏,是沒有比朝政更重要的事情,當然,李淵也隻是走了流程,其中的隱情,他當然比誰都清楚。
李世民卻不畏不懼的說道:“不知父皇可還記得,程浩天護送齊王前去鎮壓疫情之事?”
李淵稍作思索了一下,原本已經落實的一件事,李世民卻無故又提及,想來是其中還存在隱情,不過為了避免是非,他還是淡然的說道:“此事已有人回報朕,據說疫情已經被消除,隻是犧牲我朝三皇子,以及程太醫等眾將,朕正打算為此事犧牲的戰將,賜封一等大功,不知秦王突然提及此事,是有何見解?”
“父皇有所不知,此次疫情確實已經得到消除,但是也並非像傳言中所說,犧牲無數。”李世民也在琢磨著,萬一李淵得知李元吉詐死的消息,他又怎麼對待,隻是他眼下沒有抓住李元吉的人,所以他不能輕舉妄動。
“哦?”李淵好奇不明的說道:“秦王此話怎講?”
“回父皇,兒臣失蹤數日,正是率兵前去迎接,從疫情區凱旋的兵馬,由於凱旋的兵馬,一路奔波勞累,兒臣又不宜將大軍全部率領出城,於是兒臣便將大軍安頓在城門口,以便賑災大軍凱旋後,及時輔助相應的措施。”
李世民很顯然的想表明,自己那支兵馬,並非是為了謀權篡位,而是找了個合適的借口,所以李淵不妨直接將話挑明,於是他冷冷的說道:“照秦王這麼說,南城門出現秦軍的兵馬,難道就是秦王所謂的出迎大軍?”
李淵有意將話一挑明,目的就是想把疑問都拋給眾人去詢問,他隻坐等最後爭辯後的結果。
李世民恭敬的拱手說道:“父皇英明,南門那批兵馬,正是兒臣為了迎接凱旋的戰士,而留此駐守。”
這時,一名臣子從隊列中走出,他大大方方的說道:“那麼敢問秦王殿下,既是迎接大軍,秦王有必要觸動數萬大軍嗎?”
“周將軍此話差矣;”李世民鎮定自如的說道:“所謂接駕,可看對方的重量級,凱旋大軍,乃是為我大唐消除疫情的大英雄,可謂是死裏逃生,如今大軍順利凱旋,難道咱們這些坐守安逸的人,不該向他們以表敬意嘛?”
周將軍依舊是不畏不懼的說道:“話雖如此,不過既選擇參軍,便早已將生死置身事外,如若鎮壓一場小小疫情,便算是拯救我大唐蒼生的英雄,那麼我們那些拚死沙場的勇士,豈不是我大唐該敬貢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