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壓製下腦海裏的諸多疑問,李遊已經出現在供奉三清的道堂,對這個地方已然輕車路熟,李遊再三確認周圍無人之後,躡手躡腳地爬山了神台,挪下一座神像,眯著眼睛聚攏光線,開始了觀察。
“果然有字跡!”看到神像後麵的字跡,李遊心中小小激動一把。這些字跡他已經看過一次,裏麵的內容也熟悉無比。但在時間超越了一千多年之前看到,心情自然不同。
但很快,李遊的心情從激動變成了震驚。
神像背後的字刻,十分清晰,一看就知道,是不久之前刻下來的,而且手指摸過,指間還帶上一些木屑和神像檀木質地的獨特香味。
李遊好歹是學土木建築出身的。木材也是建築材料的一種,雖然現代用得少,但不代表李遊沒學過相關的知識,對一些名貴木材的質地還是十分清楚的。把手指上的檀木屑放鼻子上聞了一下,檀香的味道入鼻,李遊險些便哭了出來。
他已經判斷出來,這些痕跡,出現的時間,不會超過24小時,出入誤差不會超過五個小時。
這意味著什麼。很久之前他便知道,這些字刻是不準留下來的。
李遊更清晰一點。他的靈魂穿越千年,依附在了西晉時期的盜墓賊不準的身上。身邊的人,實際上一直拿他當不準。
而昨天晚上,他被小三踹下冰髓寒玉後見到了司馬空,司馬空稱他為李博今,隨著大雨滂沱,陰兵混戰,他失去了記憶。最後醒過來的時候,他便坐在距離三清神像不遠的大門門檻之中。
睜開眼睛,李遊便看到了滿地的屍體,震驚於眼前的發現,李遊忽略了自己身上可能沾有的木屑或者其他氣味,但在處理一路過來的同伴屍體之時,李遊還是發現,自己指甲縫裏麵似乎沾有一些粉屑,隻是不以為意,後來又混淆了泥水,清洗之後便沒了痕跡。
李遊隨即得出了一個令自己悚然的結論。在昨天夜裏,在他失憶的那一段時間裏,不準恢複了意識。時間雖然不算很多,但肯定出現過,並且留下了這些文字。
然而再次看到這些文字,李遊實際上從一樣的內容裏,卻解讀出了更多的信息。
第一次閱讀這些文字,李遊隻是讀出了不準盜了魏王墓,盜取了《竹書紀年》這一部千古奇書。不準的其他感慨,李遊隻是唏噓了一陣,便沒放心裏。
但穿越過來之後,不準盜發魏安僖王墓的時候,意識卻變成他的,他也明白這其中還有貓膩。不準是從魏襄王的墓裏盜出了竹書紀年,然後拿到魏安僖王墓裏麵換了更加古老版本的《竹書紀年》。
這其中是否另有深意李遊不知。但李遊卻從中獲利不淺,那些出現在腦海裏的籀文,便是最好的注解。或許,這才是不準的真正目的,但卻便宜了李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