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推導(1 / 2)

不準的舉動讓李遊感到無比困惑。

如果說不準心懷大誌,想在亂世有一番作為,那麼他私藏大量兵器倒是可以說得通,要知道自漢室式微,天下大亂繼而三國割據至今稍定。

不管是門閥世家,還是民間一些頗有實力的豪強,有點本錢的在這種環境下都偶會生出逐鹿天下的野心。漢高祖當年出身卑賤,最後卻權重九鼎,難免被後世的草莽英雄們當作“王侯將相寧有種”的成功典範,不準倘若具有一定的實力,懷有改朝換代的野望也說不定。

隻是根據李遊所了解的曆史當中,不準也就因為《竹書紀年》露了一把臉,而後便沒了任何記錄,從這一兩點裏便可以看得出來,後來的不準並沒有走上造反的道路,反而默默無聞,悄然消失於人世間。

李遊搖了搖頭,把注意力放回了不準的另一個匪夷所思的舉動中去。明明《竹書紀年》在不準手中,為何不準要去盜發古墓,將此書安置其中,裝成從中出土的古物呢?

雖然無法判斷不準舉動的深意,但李遊所掌握的信息其實不少,隻要多加用心,將其聯係起來推導一番,哪怕得不到準確的答案,但也能能夠猜中一定的範圍了。

答案肯定是圍繞著陰符展開的,而不準從所謂的《山河譜》裏所得到的能力,也是來自陰符力量的加持,李遊甚至懷疑,或許不準手裏就有著一枚陰符。當然,這個推斷李遊發現並不合理,有與陰符融合的經驗,李遊並沒有發現,目前這一具身體裏有著別的陰符存在的感覺。

對於不準,李遊比曆史上記載的內容了解更多。這一切得益於秦弋在青牛觀的發現。那可是不準遺落下來的親筆字刻,價值巨大。但想到這裏,李遊心裏卻突兀驚悚了一下。

因為他發現,不準所留下的字刻,隱隱和莫方圓所講訴的東西並不大一樣。

莫方圓說,不準要去盜墓,然後把《竹書紀年》放進魏王墓裏,然而不準在自己的字刻之中,卻說道自己去盜墓,從中獲得了竹書紀年,並且發現自己被人所害!

不準和莫方圓之間,有一個人在說謊!

可是,誰在說謊?李遊心裏慢慢平複下來之後,開始琢磨著不準當初刻在神像後麵的語句。古人的語言簡潔,同時也容易讓後人出現解讀錯誤,所以在解讀的過程之中,必須要小心謹慎。

回憶了不準的遺文之後,李遊又發現了一些問題。

不準在字刻裏記錄下來的第一個時間是鹹寧五年,他從魏王墓裏盜取了《竹書紀年》,但是,如今的時間卻是太康二年,鹹寧五年,是兩年前的事情了!

想到這裏,李遊又想起了一個在曆史上頗有爭議的事情,那就是曆史學家們一直有個爭議,那就是關於《竹書紀年》出土的魏王墓究竟是那一座,有史學家認為是魏襄王,也有史學家認為是魏安僖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