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廟,這三個廟離河邊都比較遠。怎麼解決喝水問題呢?
第一個廟,和尚挑水路比較長,一天挑一擔就累了,不幹了。於是三個和尚商量,咱們接力吧,每人挑一段。第一個和尚從河邊挑到半路,停下來休息,第二個和尚繼續挑,再轉給第三個和尚,挑到缸裏灌進去,空桶再傳回來接著挑。這樣一搞接力,雖然從早到晚不停地挑,但是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滿了。
這種協作的辦法,可以叫“機製創新”。
第二個廟,老和尚把三個和尚徒弟叫來,說我們立下了新的廟規,引進了競爭機製。三個和尚都去挑水,誰挑得最多,晚上吃飯吃一道菜;誰挑得少,吃白飯,沒菜。三個和尚拚命去挑,一會兒水就滿了。
這個辦法叫“管理機製”。
第三個廟,三個小和尚商量,每天挑水太累,咱們想辦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來連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後買一個轆轤。第一個和尚把一桶水搖上去,第二個和尚負責把水往竹管裏倒,第三個和尚則在地上休息。三個人輪流換班,一會兒水就灌滿了。
這叫“技術創新”。
你看,三個和尚要喝水,要協作,要引進新的機製,要采取辦法,搞機製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辦法在變,觀念也在轉變。
做事不動腦子,不想辦法,“老牛拉破車”,那是做不好事情的。隻是勤奮刻苦也是不行的,勤奮刻苦很好,但往往費力不討好,不適合飛速運轉的現代生活。光聽領導的話還不行,毛澤東早就說過,毫無疑義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那是對上級指示的最妙的怠工。也就是說,領導的話要聽,但是要積極運用,創造性地發揮,才能把領導交給的任務做好,所以說,照章辦事,因循守舊,是難以開拓新局麵的,時間久了,就會落後於別人,落後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