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國戰爭之南北(一)(1 / 3)

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細細品來,確有其由.中國古分九州,中原古稱豫州,又稱中州,位於九州中心.交通便利,農業發達.占據該有利位置,東可製夷,西可戰戎,南可克蠻,北可防狄.於是中原成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三國魏晉南北朝直至民國軍閥混戰時間的必爭之地.然後,開始著逐鹿中原誰家天下的美夢.觀之,得天下者有誰?

從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大秦統一開始,就可看出些端倪,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始皇偏偏在北麵修了一道長城,就可知北方遊牧民族並非泛泛之輩.否則,大英大武的始皇帝早就掃六合滅北胡而非掃六合,修一牆了.於是,南北差異由此劃開,秦亡漢興,匈奴數次南下,漢武帝傾全國之力方擊敗匈奴,但卻隻是擊敗,而非滅亡(這裏有一個定理,居北永遠不亡),之後,還時不時以出賣自己姐妹的肉體為救命符,幾次和親,王昭君就是最天的犧牲品.這就是南北的差異,以南北為單位,中原食草,獸性退化,而遊牧民族食肉,保持原始狀態,所以...不然,隻有人見過羊被狼吃掉,有誰見過羊把狼消滅呢?

漢末三國立,曹劉孫三部爭雄中華.世人皆知,曹部實力最強,曾數次南下求得華夏大一統,嚇得孫劉二主側夜難眠.其中有名的一幕就是赤壁之戰,曹操集結了北方八十三萬兵力南下,東吳人士慌亂異常,戰降不一.最後不得已請出了當時天下傳聞最傑出的人才諸葛孔明,周公瑾,龐士元方使得曹軍北退中原.但並不能一舉直搗曹氏老巢.就連諸葛亮都故作深沉的說,曹操命不該絕.荒唐的是,他根本不懂得北勝南亡的道理.於是之後不幾載,曹操又統一北方,重整大軍,伺機南下.

三國傳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而劉備得二人卻仍不能主宰中華二分之一之版圖,何也,可知蜀漢的虛弱.根原在何?蜀漢政權豈是國中無才,朝中無將,非也.豈是無有人和,非也,劉皇叔乃漢室正統,一統天下是當時封建王朝人民的願望.那是什麼?很明顯,是地不利,是南北方的差異.

北方氣侯嚴寒多變,風吹雨打日曬雪披,造就了一個個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的人,受北方遊牧的影響較大,性情粗獷豪放,野蠻凶狠.而南方氣侯溫和多雨,於是造就了一批批溫柔和婉細皮嫩肉體格小巧的人.而古時的戰爭不是用電腦指揮的高科技之戰,於是這種由氣侯造成的人體差異在戰爭中區別開來.北方節節勝利,而南方節節敗退,基本上總是處於北方武力爭服南方的趨勢.縱使南方偶而勝得,也不能像北方戰勝南方那樣徹底--斬草除根.於是諸葛亮六次北伐,最後遺誌命喪五丈原.最終被赤壁後恢複實力的曹魏所滅.而東吳,可謂人才濟濟,卻偏安江南一隅(其實,東吳政權反倒好似聰明,不主北伐,知南不可勝北之原理也!當然還有孫吳非正統原因,曹氏挾天子以令諸侯,吳北上就是亂臣賊子,於是不得已而駐守江南一角.最後寄期望於我不犯他,他不犯我,井水不犯河水的幻想.),末了不還是為西晉所亡?於是中國走向統一.然而,好景不長,北方遊牧大哥鐵騎踏入中原,西晉滅亡.在北方,隨後出現了五胡十六國爭霸中原的局麵.西晉王族舉家南遷逃亡,於江南建立了東晉政權,搖搖欲墜,宋齊梁陳相繼登上曆史舞台.在北方經曆了北魏,東西魏,北齊北周的政權變幻之後,外戚楊堅奪取北周最高統治權,憑著北方人力物力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消滅南陳政權,建立大隋王朝,之後統一全國.再次證實了北方政權征服南方的定理.

隨著隋唐兩朝的結束,曆史進程依然按步就班那樣前進.五代十國出現,中國陷入混亂,北宋消滅最後一個小國南唐,統一中原以前地區,又一次證明了北強南弱北勝南亡的定理.然而,東西南北隻是相對,在中原的北麵,則是遊牧民族所建立的金遼兩個少數民族政權的並立.與此二國相對,於是占據中原南線地區的大宋王朝很快陷入了危機,不得已向金遼納貢.所謂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待金滅遼一統草原,便舉兵南下,掠走徽欽二宗,統一中原及以北地區.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而中原王族再次南逃,重新建立了大宋政權,史稱"南宋",被迫向金稱臣納貢.縱有中原湯陰嶽飛虎將的存在,但由於南北戰爭對南的不利,亦難直搗黃龍,消滅大金.於此盤居漠北的蒙古族勢力在大汗鐵木真的帶領下崛起,經過養精蓄銳,不久直取金都,先後又滅亡西夏,迫降大理,最後吞噬歌舞升平的南宋王朝.至此,元朝一統華夏,憑借著保留的草原最原始的猛獸力量,開拓了中國有史以來的最大的王朝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