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佛山之謎無人尋 石蓮詭異三娘隱(1 / 2)

話說:微乎者,過往,念重則身濁,心蔽之。

古人雲:舍,即為得,棄之,則未失乎,萬物之形,不過人之欲也。

佛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坐擁天下者,未其樂哉?

群山延綿起伏,威嚴矗立,淡薄之雲遠遠觀望,鐵青臉,淩人之態,拒之於千裏之外,縱使崢嶸而崔嵬,靈草相伴,亦令人望而卻步。

群山之側,古林相伴,自是溫柔些許,不覺心情順暢,肆意生長的叢林卻多處交叉路口,引人一觀。

近望,枝葉蔥蘢,隨風搖擺,柔和之態贏得自然之物的青睞,各路飛禽駐留歌唱,悠揚嘹亮,甚是快活。清風徐來,悅耳之音久久回蕩於山林草木間,未絕。

浮光掠影,白紗輕雲,蔥蘢枝葉,如暮間蒼穹星辰,若隱若現,勾勒出一令人神往之暮星圖,無怪乎引人入聖,久久駐足。

此山名為大佛山,據說一位佛家弟子曾在此修行,並略有所成,從此位列仙班,脫離塵世煩擾。

不知是僧人成就此山,亦或此山當真是一風水寶地,成就了僧人,真正原因到底如何,已無人去探究,也正因這無解之謎,更為此山披上一層神秘的麵紗。

雖說如此,也鮮有人居住於此,美好的事物總被渲染更多傳奇色彩,但卻從未想過靠近,當然,也不乏例外之人。

佛山山腳,古林幽徑處,兩處古樸的屋舍緊緊相連,它們以古樹為牆,青藤為飾,簡單又不失優雅。

一間名為靜心苑,屋前是一片以古藤為欄的花圃,裏麵雖種植寥寥幾株鮮花,但卻非比尋常。

葫蘆形狀如綠色精靈般的鮮花,名為葫蘆仙,一株開兩朵,上下排列,上麵五瓣聚攏,下麵五瓣盛開,紫紅色葉片交相點綴,甚是獨特。

旁邊生長在無水泥土裏的白蓮,且不說隻與土壤為伴,單是多彩零落的花蕊也是怪異,隨著陽光的強弱變幻著不同的色彩。

兩株芍藥雖開在一角,卻也是無法讓人忽視,花瓣呈倒卵形,花盤呈淺杯狀,這倒與尋常花朵無異,隻是一朵便集合七種顏色卻是少見了,不覺讓人想到芍藥之頌詩,“百花爭鬥豔,芍藥悄無聲。春之新寵兒,怒放花叢中”,形容此場景再合適不過了。

緊挨芍藥的是一株白色曇花,月下美人為何在這正午時分開的如此之旺盛,絲毫沒有凋謝之意,仿佛就要任性的傲視一切,獨享日光,朦朧的霧氣在花圃周圍浮動,散發著不同的香氣縈繞在兩間屋舍。

一陣清風拂過,花朵散發的香味緩緩聚攏,形成一股輕絲飄向另一間房屋:雲輕館。

一名男子站在窗前手持玉瓶,紋絲不動,陽光輕依白皙修長,骨節分明的雙手,散發銀白熒光。

一襲白衣任風搖擺,淡黃色衣帶上佩戴著雕工精美的羊脂白玉,烏黑的頭發梳著整齊的發髻,套在黃白相間的發冠中,發冠兩側青色冠帶垂在後背,陽光照耀下的側臉白皙中帶有一絲冷漠,微微皺起的眉頭,想必是對玉瓶中的花香不滿吧。

“娘,娘,你醒一醒,醒一醒啊,娘,娘……”有些嗚咽的聲音急促的從靜心苑裏傳出。

白衣男子在聽到聲音後,立刻放下手中的玉瓶,甚至未來的及為玉瓶塞上桑木塞子,轉瞬來到聲源處。

男子輕輕走到床前,溫柔的扶起半蹲床前的女子,“丫頭,來,先坐下,我來看看。”

女子回過頭,也不過十七八歲,密細長發散落香肩,柳葉青眉如畫如醉,晚霞般暈染的麵頰嬌豔不失柔和,隻是那清澈的雙眸被淚水充盈,兩行淚珠滑落下來,看了更讓人陣陣心疼。

少女來不及擦拭淚水,緊拽男子衣袖,焦急的乞求著:“青玄哥哥,娘又昏過去了,怎麼辦?怎麼辦啊?”

原來,少女並非凡人,而是當年的曇花仙子,在得到佛祖允許與韋陀做的一世夫妻,了卻前世情緣,故今投胎轉世為人,名為古樂遲,可命運捉弄,凡人身軀的她,盡失前世記憶。

男子便是韋陀了,現如今名曰竹青玄,當年下凡時不想悲劇重演,並未轉世,隻願在仙子身旁好好守候,還她一世溫柔,他盡可能的以凡人身份生活,並不長用仙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