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第二次拍攝少了幾分生澀感,場景很快就推進到喬治和凱文對罵的一幕,安德森很難將熟悉的本.阿弗萊克代入任何一個他所憤怒的角色,一幕已經卡了四次了,羅傑.米歇爾已經瀕臨暴走的邊緣,“你是豬嗎?上帝,我說過多少次,態度,你很憤怒,你想揍他”,羅傑轉過頭對著圍觀的群演說:“這是一個對待仇人還彬彬有禮的家夥,他是不是有病”。
圍觀群演發出一陣陣哄笑聲,對於這個在他們眼裏走了狗屎運的小子,他們不吝給出最大的嘲諷。不無惡意地希望他能一直ng下去,或許導演能選我去演,這是在場絕大多數人的想法。
安德森當然清楚這些同行們的心思,然而他心裏一直無動於衷,隻有弱者才會眼饞強者嘴角的渣滓,安德森對此看的很清楚。“該死的方法派”,安德森抱怨道。
總所周知,演技的兩大派別就是體驗派和方法派,所謂的體驗派就是思角色之所思,想角色之所想,將自己整個人代入到角色中,將自己與角色合二為一,總所周知的小醜--希斯.萊傑,就是體驗派的代表人物,在拍攝蝙蝠俠這部影片中,希斯-萊傑將邪異詭譎的小醜演繹的爐火純青,後果是他再也沒走出小醜這個角色,精神分裂導致大量服用安眠藥自殺。
這也是安德森排斥體驗派的重要原因,哪怕成不了明星,安德森也不希望自己身患抑鬱症每排一部戲就得請心理醫生。。。那種生活想想都感覺可怕,生活這麼美好不是嗎。
同時,與之相反的方法派則給出了另一種表演形式,將角色的情感代入自己的生活經曆中,通過自己的情感來表現角色,這也是安德森的演技學習方法,顯而易見,對於剛剛20歲的安德森來講,他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生活經曆,這也一直是安德森所想要彌補和填充的。
安德森的理論知識很充裕,缺乏的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4次ng後,安德森隱約觸摸到了那種感覺,顯然,急躁的羅傑不會給安德森總結學習的時間,“拚了,”安德森咬咬牙,對羅傑打出了“OK”。“第75場,第五次,action”
“該死的,有種你再說一次”,喬治手指著凱文,額頭青筋暴露,滿臉通紅。對,就是這個感覺,羅傑小心翼翼地掌控著鏡頭。此時的安德森給人一種攝人的氣息,幾個拉架的群演都不敢用太大的勁兒,唯恐安德森將矛頭轉向他們,敞開衣領裏露出的胸肌,搭配上憤怒導致有些發紅的臉龐,給人一種這個人已經怒發衝冠的感覺。
喬治駕著車,在鏡頭裏揚長而去,安德森的鏡頭宣告結束。“幹的不錯,小夥子”,羅傑豎起了大拇指,長鏡頭一遍過,一鏡到底,哪怕苛刻的羅傑也不得不對此表示稱讚。其實,剛才安德森在表演中添加了一些表現派的東西,這是安德森在一本歌劇演技提升的書裏看到的,誇張的表情搭配安德森暴怒的語氣讓剛才那一幕完美切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