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最後晚餐(2 / 2)

周皇後思緒亂極,已然無法自主思考,隻不斷的重複著,“這該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滿清雖然屢屢犯境,但在周皇後看來不過是肘腋之患,藩王舉兵造反則是腹心之患,一旦與之鬥爭失敗,便是社稷斷絕,江山易主的下場。

丈夫朱由檢現在已經是廢人一個,就算手腳完好,周皇後也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希冀著讓他來主持朝局。朱由檢現在恨她入骨,如果重新手握權柄,首先就會廢了她這個皇後,沒準連太子也會一並遷怒。

而她現在唯一的希望就隻剩下了太子朱慈烺,為了保住朱慈烺的合法繼承權,唯一能夠依靠的也隻有鎮虜侯和他的三衛軍了。

第二日清晨,確切的消息終於傳到了京師。楊嗣昌與左良玉裹挾八十萬大軍,已然突入山西境內。

打出的旗號是曆朝曆代用爛了的“清君側”,對外則宣揚,周皇後勾結李信謀害天子與清流忠臣,大軍北上隻為吊民伐罪。

暖閣內,重臣們與周皇後都是一夜未睡。

李信認為當務之急是正視聽。

“殿下,臣建議,天子當禪位,太子即刻登基,以正天下視聽!與此同時,令位於湖廣河南交界的田複珍部北上擊賊!”

“臣附議!”

“臣附議!”

魏藻徳和劉宇亮同聲附議,表示支持朱慈烺提前登基。

年幼的太子本來因為熬夜而昏昏欲睡,在聽聞重臣們要擁立他為帝時,頓時雙眼放光,終於要繼承父皇的江山了嗎?前所未有的使命感鼓蕩著這位少年太子的胸膛。

登基倉促,一切都要從速從簡,為得就是先下手為強,打擊沈王叛軍爭奪皇位的士氣。

緊鑼密鼓的布置其間,山東,山西,乃至直隸南部先後傳來了敗報。楊左聯軍士氣高漲,勢如破竹,讓京城上下人心惶惶,周皇後更是無所適從。

大學士魏藻徳隨後向周皇後上書,提出重開大都督府,以鎮虜侯李信為大都督直接向天子負責,節製天下兵馬,統一平叛。

周皇後頭一次猶豫了,朝廷向來以文馭武,兵事均有內閣通過兵部所掌控。

而重開大都督府就意味著,大都督府和內閣成為了互不統屬的平行機構,自此以後,內閣文臣就再無製約武將的權力。

當李信得知魏藻徳的提議之後,便立即上書陳情,反對重開大都督府一事。

然則,周皇後僅僅稍有猶豫,便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支持魏藻徳的建議。盡管李信三次拒絕,她仍舊堅持,最後連百官都聯名提請重開大都督府,李信這才不再反對。

數日之後,米琰與陸九聯袂抵達京師,與之一同到來的還有數萬三衛軍精銳。這兩個人是三衛軍的元勳老人,他們的到來,讓所有人都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事情的發展如走馬燈一樣讓人目不暇接。

三月初六,周延儒等一幹策動宮變的大臣在午門外千刀萬剮,其時大雨滂沱,滾雷陣陣,朝野上下一片肅殺之氣。如此大開殺戒,自太祖朝誅殺胡惟庸藍玉以來,還不曾有過第二次?末世之兆時時籠罩京師上空,所有人都出奇的沉默,戰戰兢兢的等待著也許為期不遠的驚天之變。

三月初十,太子朱慈烺登基,定年號為“永和”。且因太子尚未加冠成年,由皇太後周氏垂簾聽政。大典完畢之後,天子的第一道聖旨頒下,立時引得朝野震驚!

“鎮虜侯李信破虜定亂,功蓋百年,晉為“武威郡王”,兼領大都督府。旨到,即刻領兵南下平亂……”

宦官的嗓音尖利而又刺耳,在奉天殿內反複回蕩,餘音久久難以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