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逆轉(2 / 2)

此議一出,立時朝野上下盡皆嘩然。皇明自立國以來,內閣首輔還沒有不是進士出身的,讓一介馬賊出身的李信進入內閣已經是破天荒,現在居然還要讓他做內閣首輔,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然則,私下腹誹議論者有之,公然跳出來反對的卻一個都沒有,甚至還有部分官員也跟著紛紛上奏附議。

這時距離對清軍決戰隻剩下了一日功夫,就在大多數人決定觀望之際,向來沉默少言的內閣大學士劉宇亮竟也出麵上書,附議魏藻徳與蔣德璟二人的上書。

劉宇亮的出麵就像導致大堤決口的最後一塊石頭,反應過來的官員們,竟在一日之內紛紛上書,奏折就像雪片一樣飛進了紫禁城文華殿的暖閣之中。

麵對數百封上書奏折,一向沉穩的周皇後也難以淡定了。

太子朱慈烺卻認為民心所指,當允準就是,否則豈非傷了大臣們的一片拳拳之心?

麵對兒子天真的想法,周皇後氣的哭笑不得,有心狠狠教訓太子一通,卻又生生的忍住了。

群臣們風口一致轉向了鎮虜侯李信,周皇後不但沒有半分欣喜,反而遍體生寒,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

周皇後看了一眼虛掩的暖閣門,她不知道這門外的內侍宦官究竟有幾個可以值得信任,如果今日教訓了太子,萬一被哪個泄露出去,會造成什麼後果,實在難以預料?

自從丈夫朱由檢倒下以後,周皇後失去了擋風遮雨的堅實臂膀,今日直接麵對洶洶壓力,才理解了丈夫這十幾年來所承受的壓力與痛苦,難怪生生將一個溫文儒雅的年輕人逼成了多疑而又喜怒無常的怪人。

周皇後不禁歎了口氣,世人都說皇帝好,為了那把椅子爭的頭破血流,父子兄弟相殘,可隻有身在其位才知道這種高處不勝寒的痛苦。放眼四周,沒有一個人不是自己的敵人,沒有一個人是值得信任的。

她唯一可以指望和依靠的太子朱慈烺,還是個生性天真沒有城府的少年人。難怪朱由檢曾“有太子恐不勝任”的評語。

“母後,母後,究竟同不同意讓鎮虜侯做內閣首輔啊?”

這時,周皇後一雙冰冷而又如水的眸子裏才流露出了些許暖意,輕扶著太子朱慈烺的後腦。

“當然要同意,鎮虜侯有定亂之功,做大明的內閣首輔實至名歸!”

就在李信已經成為朝野議論的中心之時,他已經身在南城的新兵營中。秉承周皇後的懿旨,京營新兵就此成立,兵員全部由京中各戶的良家子所選,而且全部按照新軍模式統一訓練,經過初步篩選,組建了整整一個師的新軍。

李信以新軍之法訓練京營新軍,這一點遭到了一眾心腹的反對,新軍乃三衛軍的殺敵利器,豈可輕易授予朝廷?萬一哪一天朝天卸磨殺驢,豈會有他們的好果子吃 ?

李信對這種說法不屑一顧,在他看來,一支軍隊有沒有戰鬥力不在他們手持的武器,所用的戰術。

不論戰鬥力多麼強悍的新軍,交到那幫隻知道耍嘴脾子,整日裏勾心鬥角的文官手中,最終都要被折騰成一群軟腳雞。

但是這支新軍連基本的訓練都沒有完成,一日後的野外決戰便不可能讓他們配合參與,頂多隻能維持一下北京城中的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