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啟用盧象升收複運河兩岸的消息剛剛傳到南京時,李信曾對此抱有很大的信心。但戰事的結果,卻大大出乎人之預料。革左五營自從劫奪了淮南淮北的膏腴之地後,實力大盛,甚至還隱隱然有了直逼李自成聲勢的勢頭。
盧象升在徐州附近與革左五營竟一連打了超過兩個月的拉鋸戰,沒有尺寸之前進。
這讓李信大跌眼鏡,這還是那個身經百戰的盧象升嗎?他甚至隱隱然這位大明朝僅存不多的既忠且能之臣有些擔心。坐在紫禁城裏的那位皇帝向來以多疑善變,刻薄寡恩聞名,盧象升三兩個月時間裏沒有尺寸之功,隻怕積怨之下又容不得他。
平蕃艦隊返回南京以後,南直隸以及江西的局麵就算是徹底平靖。而這時,一直在蘇鬆等府間遊山玩水的監軍高時明也恰到好處的返回了南京。他此番南下乃是奉上命,提督湖廣、江西地方,主要針對的就是淮王叛亂。
而今失地一一收複,淮王以及叛軍也紛紛逃進了大山裏,不論高時明是否曾有一指頭的參與,當屬於他的那份功勞就結結實實,穩穩當當的在那裏,跑不掉,也沒人能奪得走。
不過,此時此刻高時明的心態卻與剛剛南下時又起了相當大的變化。初來南京時,還時時刻刻謹小慎微,處處示人以低調,這也為他迎來了不錯的口碑。而高時明呢,也樂得如此,遊山玩水便輕易得了一樁大功在身,何樂而不為呢?
在高時明看來,萬歲爺派了盧象升收複山東濟寧到揚州的大運河沿岸,絕對是選了最合適的人。所以,在乘坐海船冒險來南京時,他還對旬月之內收複運河兩岸,恢複南北交通有著九成以上的信心。但隨著他在鎮江、蘇州、鬆江等地遊玩日久,所得到的一切關於江北戰事之消息竟沒一個能讓人順心。在這種情形下,所為遊山玩水,也大多數時間都是意興索然,神思不屬。
最終,隨著江北局勢的持續糜爛,盧象升在徐州寸步難進,無尺寸之功。這使得高時明若坐針氈,說到底身為太監的他對紫禁城對皇帝有著天然的依賴,不論在外麵出鎮地方有多麼風光,他們這種人的根子都在紫禁城,在皇帝那裏。如果一旦與這個根子的聯係被掐斷了,他們就好像斷線的風箏,一切權力的根源也隨之全部失去,那地方上的文武官員們誰還會在意一個閹人?
正是這種對北京的天然依賴與內心無時不刻存在的危機感,使得高時明前所未有的倍感折磨。就在這個當口,三衛軍大敗太平府叛軍的消息傳來,同時李信收拾魏國公的一切明裏暗裏手段也被密探一一傳遞過來。高時明終於下定決心,返回南京。他從南京官員們搖擺不定的態度中,看到了一些極其隱晦的東西,而這些隱晦的東西也正是掐斷他與北京之間天然聯係的一柄利劍。
所以幾經考慮之下,他決定要試探試探南京官員們對他的態度,同時鎮虜侯李信的大腿一定要牢牢抱住,畢竟兩人在太原時有過一段極其愉快的合作經曆,而且他還在那個囊括了幾乎所有晉商的商社中擁有股份。總而言之,外界傳言中的李信刻薄寡恩,這與高時明印象中的李信大相徑庭。
在高時明眼中,李信還是個十分念舊與顧及舊情的人,甚至可以說有些迂腐和優柔寡斷。但這些並非英雄該有的氣質卻沒有影響他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巔峰。隻要李信還顧念舊情誼,那麼他高時明在江南的地位至少就可以牢牢保住。同時,他也在慶幸,自己得了這個出鎮江南兩省的差事後沒有過於高調,而是夾著尾巴做人。雖然說起來不免要讓宮中那些隨堂太監們取笑,但這種謹小慎微卻為他今日的出清產生了不小的正麵效果。
畢竟,沒有和南京的官員們發生齟齬,那些人也不至於有心置自己於絕地。不過,很快高時明的一顆心就懸了起來,因為李信竟然借口委婉的拒絕了他的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