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眾叛親離(1 / 2)

阮大铖麵色鐵青當即就要動怒,他與老仆正在勾當陰謀之事,被這等奴仆撞破,實在不可饒恕。此時的他已經起了殺心。

隻是那家丁的話卻讓阮大铖張口結舌,以至於有些反應不及,又讓家丁重複了一遍。

“老爺,您,您看看去吧,複社那幫子人有鬧騰起來了,弄了一個什麼《公揭》向官府請願呢!”

阮大铖驚的是這才把他們放出來沒幾日,怎麼又開始鬧騰幺蛾子了?若是朝中閣老又怪罪下來可是不好交代,他瞪了那家丁一眼,準備將其處置了,卻見家丁手上緊緊攥著一張報紙,便讓身邊老仆將報紙拿過來。

那家丁這才恍然大悟一般又道:“那個什麼《公揭》就在,就在這上麵!”

阮大铖衝老仆一使眼色,老仆便心領神會的將那家丁領了出去。一刻鍾之後,等那老仆再回到書房時,卻見阮大铖已經怒氣衝天,地麵上還散落著不少書本與碟碗碎片,顯然是已經發作過一通。

見到老仆返回,阮大铖完全失去了一刻鍾之前的淡定,而顯得有幾分歇斯底裏,指著地上已經被團成一團的報紙,惡狠狠道:

“你看看,你看看,上麵都寫了些什麼?早知道如此,當日便不該手下留情!”

老仆彎腰撿起報紙,心裏也知道家主是在說氣話,如果他真有能力讓魏國公俯首聽命,而今又何必讓幾個複社的宵小氣的大發雷霆之怒?不過等他將那報紙撿起,又重新展了開來之後,原本輕鬆的心情也消失不見了。

很顯然,這一次複社的愣頭青們並非簡單的鬧事,而是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家主,阮大铖。而且貫之以任何人都不能觸碰的罪名,閹黨餘孽!

當初阮大铖並非閹黨中堅,充其量隻能算是魚蝦角色,對於處置上也介乎於可與不可之間。而阮大铖本人雖遠在江南卻也製定了兩套處置措施,如果一切得當將安然過關,豈料京中的托付之人卻壞了事,這才導致他被坐實了閹黨罪名,並且朝廷曾有旨,永不啟用……

這都是阮大铖的一把傷心淚,但並不能磨平了為官入仕之雄心,因此他在江南交遊甚廣,所為的不過是將來重新出山做準備 。之所以在人力財力上大舉支持周延儒複相也是出於此心,寄希望可憑借內閣首輔的權威為自己平反,一嚐夙願。

可就在這關鍵時刻,複社的一幫愣頭青們竟又抓住了阮大铖最觸碰不得的痛腳,並且堂而皇之的又給他冠上了閹黨餘孽的帽子。所謂《留都防亂公揭》一出,阮大铖勢必又將成為眾矢之的。

畢竟在崇禎一朝,隻要和閹黨掛上邊,幾乎沒有一個會有好下場,而他經過十幾年的蟄伏,即將苦熬出頭,有豈會容許幾個黃口小子壞了他的大事?

對此,阮大铖當機立斷,做了兩手應對措施。其一,令老仆軟硬兼施,無論如何要使複社那幫子人反口,不再支持所謂的《留都防亂公揭》,喜歡錢的送錢,喜歡女人的送女人,油鹽不進的就讓他嚐嚐拳頭棍棒的滋味,總之要無所哦不用其極分化瓦解他們。

交代到此處,阮大铖不禁忿忿,剛才他亦在這份公揭上赫然發現了侯方域其名,而這侯方域不但接受了他饋贈的錢財宅院,還享用著由他的錢財才能得以落籍的佳人,竟然還做出了這等吃裏爬外的事情來,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仆則從旁安慰著家主,“老爺不值當為了這種口口聲聲仁義道德的偽君子生氣,侯方域這麼做,世人隻會說他不仁不義,壞的還是自己的名聲?似這等豎子,腦袋不靈光吃錯了藥,老爺何必與他動怒,這種人早晚必將成為過街老鼠,而遭到世人唾棄……”

事實上,阮大铖也的確沒有功夫和侯方域計較,他的第二應對手段就是出麵去尋了官府,由他們出麵強壓下鬧事的複社宵小。如此雙管齊下由不得事態不平息下來

……

大明朝留都國子監,數百讀書人手舉公揭請願,驅逐閹黨餘孽阮大铖!以往曆次鬧事,皆有所爭,應天府也從容處置,一麵勸告回家,一麵鎖拿要挾。甚至,就連魏國公都派出了後軍都督府的軍將來進行處置。而這一回,不論應天府或是魏國公,竟都集體失聲了。

眼看著聚眾請願的聲勢越來越浩大,衙役皂隸們卻隻敢在遠處偷偷的看著。而在請願士子的外圍,則是裏三層外三層的看熱鬧的人群,而且隨著時間的推進,還有越聚越多的趨勢。

阮大铖是城中富戶,哪個不曉得,聽說要將此人趕出城去,自然是人人叫好。時下人們都有仇富的習慣,隻要有人帶頭,自會上來一幫子窮苦百姓來踩上一腳。有了百姓們的聲援支持,複社士子們更覺底氣十足,直言要應天府給他們一個交代,否則便一直聚集在國子監外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