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李信終返(2 / 2)

劉宇亮哈哈大笑,“張相國有自知之明,既然如此老夫將來便卻之不恭了!”言畢,將手中公文甩手丟到桌案上,大笑三聲便揚長出門而去。將留在內閣大堂裏的張四知恨的咬牙切齒,這內閣首輔一直是他的心病,總是近在咫尺,卻每每可望而不及……

張四知衝著門外暗啐了一口,“都自身難保了,徒逞口舌之利,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贏家,老夫不和他一般見識……”

一連兩天,劉宇亮進宮求見皇帝,都吃了閉門羹。密切關注劉宇亮動向的張四知得知後,抑製不住心中的興奮,皇帝的態度已經呼之欲出,劉宇亮啊劉宇亮,這回你算是徹底完蛋了。

同日,有吏科給事中上書參劾劉宇亮不聽聖命,私自調動大軍之罪。這自然是指他在山海關不顧聖旨,執意帶著五千騎兵深入錦州一事。既然皇帝不願意見他,落井下石便正當其時。口子一開,彈劾劉宇亮的奏章便像雪片一樣飛入宮中,飛到大明天子朱由檢的禦案之上。

劉宇亮也沒閑著,奏疏亦是一天一封的送入宮中,據聞皇帝看後每每勃然大怒。由此,大臣們心中便更有了底,一場更大的風潮在隱隱醞釀,隻等皇帝叫小朝會便蜂擁而上。

可就在節骨眼上,一騎快馬飛奔入城,帶來了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的消息。

這分明是奏捷的使者,沿途高喊著:“沈陽大捷,沈陽大捷,斬首三千,俘獲……”所過之處頓時便如炸鍋一般,至於後麵再說的什麼,已經聽不清楚。

怎麼又來了一個大捷,沈陽?一時之間京師百姓們竟沒反應過來,這沈陽大捷究竟所致何處。但緊接著又恍然大悟,所謂沈陽不正是滿清韃子現在的都城盛京嗎?如何在滿清韃子腹地打了個打勝仗?

這究竟是孫閣老,還是祖將軍?眼下京師輿論中,祖大壽儼然已經取代了李信成為新一代將星,為茶坊酒肆所津津樂道。

“不對,您聽聽,說的可不是祖將軍……”

“哎,好像是,是李征西!”

圍觀看熱鬧的閑人百姓們,聽著快馬而過騎手的呼喊,仔細分辨著其中的內容,直到李征西三個字被人說了出來,圍觀看熱鬧的人群,竟然沉默了半晌,緊接著便又發出了不可置信的噓聲。

“這如何可能?李信通敵叛國,是經過朝廷審訊公布的,若說李信還敢回來,俺是不信!”

“對,他的親兵隊官連淩遲都判了,俺要是他,就算沒投敵,也來個假戲真做……”

那騎手所過之處,便是驚起陣陣喧嘩,如冷水如了燒熱的油鍋。而這消息傳入張四知耳朵裏的時候,他正在家中將養身體,以恢複體力。

“甚?你再說一遍?”張四知一口茶水將其嗆得咳嗽起來,連手中的茶碗都差點跌落。

“老爺,京師上下都在瘋傳,李信派了人來,說是在沈陽打了個打勝仗,重挫了滿清韃子的士氣,如今得勝還朝……”

啪!

張四知還是將手中的茶碗摔的粉碎,“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是吃幹飯的嗎?有人造謠如此便聽之任之?你持我的名帖去順天府,讓順天府尹立即捕納造謠之人,不得有片刻延誤!”

管家卻遲疑了,“老爺,這,這好像不是造謠,人已經去了東華門,說是,說是李信的奏章已經遞進宮中去……”

張四知突然身子抖了起來,不知是因為憤怒還是驚懼,“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如何沒人來稟報於我?”他這頭一句是的的確確在問管家,而一句話卻是自言自語,這麼大的事發生了,內閣等處的親信眼線們竟無一人來通風報信,真真是豈有此理。

“老爺,也就是半個時辰前的事,估計萬歲爺已經見著,見著那李信的奏章了……”

張四知怒從心起,“這還用你說,趕緊去備轎,我要進宮麵聖!”

老管家從未見自家老爺如此動怒,嚇的噤如寒蟬,趕忙出去吩咐人注備轎子。張四知坐在轎子裏,一路隨著轎子的上下起伏顛簸,他逐漸恢複了理智,若如此便急吼吼去見皇帝,豈不是在向外人表現他的心虛嗎?

一念及此,便是一身冷汗,張四知衝外麵的轎夫喊了一句:“不進宮了,掉頭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