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連夜求見(2 / 2)

朱由檢手中的筆一頓,但仍舊沒抬頭,道:“不是定下了後日陛見麼,如何這才剛一回城便來求見了?”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道:“萬歲,孫鉁孫中丞所言,是有緊要的軍情重視稟報,耽誤不得片刻!”

這是孫鉁的原話,王承恩親自詢問究竟是何等重事,豈料卻被孫鉁一口回絕,直言隻有皇帝才能與聞此事。雖然碰了釘子讓王承恩心下不爽,可他畢竟在深宮之中多年,有常伴皇帝左右,能有今時今日的地位,這城府便是首當其衝的要素。

所以,孫鉁的這一記不軟不硬的釘子,王承恩是毫不在意,可他在意的是孫鉁這輕易不能和他人與聞的軍情重視,怕是讓這孫鉁見了皇帝以後,萬歲頭疼的毛病又該犯了。

但是,王承恩畢竟不敢耽擱軍國重事,隻好硬著頭皮來見皇帝。

朱由檢略一思量,將筆擱置在禦案上道:“既然如此,就讓他來見吧,這孫鉁讀書人出身有這份忠勇實在難得了!”

宦官很快便將孫鉁帶進了殿來。殿中雖大,可皇帝卻隻在身邊禦案上點了一盞燭台。孫鉁見狀如此,不近心有所感,皇帝節儉如此,勤於政事,國事為何還山河日下?

孫鉁想不透這其中的原因,皇帝也沒有給他更多的時間去思考。

“孫卿快起身,王承恩搬個凳子過來。”

王承恩趕緊搬來了為大臣準備的凳子,放在孫鉁的身前,輕聲請其坐下。孫鉁雖然不是第一次麵君,卻還是拘禮的很,說什麼也不肯坐下。最後還是皇帝命令他坐下,這才將小半邊屁股輕輕的貼在了凳子上,算是坐下了。

“說吧,何等軍國重事,非要連夜來見,須知如此可會讓朝野產生不必要的紛擾?”

孫鉁明白,這是皇帝在責備他不識大局,恣意妄為,不過他卻是早在離開群臣宴席之地時便已經橫下了一條心,準備勸說皇帝支持李信。然後重新起身,又跪倒在地三跪九叩,“聖上,臣有要事啟奏,關乎我大明國運!”

此話說的很重,朱由檢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他向來厭惡說話過滿的大臣,卻想不到前一次看起來穩重有加的孫鉁居然也有這等毛病,於是隻坐著看相孫鉁,即不回答也不詢問。

孫鉁等了片刻,既不見皇帝開口詢問便主動說了出來。

“啟奏聖上,山海關外錦州乃是朝廷山海關外門戶,可說得錦州而山海關安,失錦州而山海關危,山海關所危,京師便也危矣!眼下山西鎮總兵正率所部一萬餘人苦守錦州城,韃子大軍主力撤離山海關後已經將,殘破不堪的錦州城層層包圍,若朝廷趁此機會以山海關為依托,以李信為利劍,步步為營,奪回錦州!”

朱由檢隻知道李信已經到了遼西,卻沒料到他居然不顧自身力量的占了錦州,這誠然是一片忠勇為國之心,可逼近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會陷朝廷大軍於危險境地,畢竟朝廷此前幾次出兵都是慘敗而回……

但在孫鉁一番極富感染力的勸說下,朱由檢的心思居然也活泛了,孫鉁為他規劃的藍圖太過吸引人了。如果真像他所言,隻要不出差池便能重新奪回遼西走廊,奪回錦州,甚至還有可能威逼遼東,這可是地地道道的大勝利啊。

那麼,這一戰獲勝便可以將一掃朝廷上下連年敗仗所帶來的陳腐低迷之氣。當然,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還有李信這個福將在呢,至少他歸附朝廷以來未嚐一敗,想來這一戰也不會敗的。到了這個時候,朱由檢雖然不信怪力亂神那一套,可對這種冥冥之中似有定數的東西,也選擇了深信不疑。

“好,後日朝會,便議此事!”

孫鉁見皇帝答應了,大喜過望,本來已經起身小半邊屁股挨回了凳子上,趕忙又起身跪下謝恩。

“皇上聖明,臣謝主隆恩。”

朱由檢心情大好,便道:“你一心為了朝廷,此番回京可有難處?便一並說來,朕替你辦了!”

皇帝心情大好,便開始許願,孫鉁豈肯錯過這等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再次叩頭道:“請聖上準臣,返回遼東督戰,收複錦州,壯我大明國威!”

孫鉁的話一出口,倒讓朱由檢愣住了,此前內閣議定的章程已經出了票擬,就差批紅了,如果讓孫鉁回山海關,難道讓洪承疇去江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