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信卻再一次出乎大夥火意料之外,決定親自寫一封信送往遼西提醒洪承疇這個嚴重蹊蹺的問題。這也遭到了絕大多數軍官的反對,大家一致認為洪承疇其人奸狡卑鄙,沒好下場也是老天爺不放過他。但李信一句話就將所有人都堵了回去。
“豈可因私怨而壞了公器?此事休要再提!”
大將軍此話一出口,誰還能多做囉嗦?而且讓所有人都吃驚的是,李信麵色冷峻,突然又下了嚴令。
“遼西戰事緊迫,必須盡快解決眼前的麻煩。明日一早與漠北四大部決戰!”緊接著,他又親自分配各步戰營的具體作戰任務,並反複強調:“作戰失利者便不用回來見我了!”
各部頭頭腦腦聽的麵有愧色,其中陸九、程銘九以及張石頭是負責具體製定作戰計劃的高級將領,李信繞過了這些人親自下達具體作戰命令,這已經是變相表露了他對此前推諉軍令的不滿。
程銘九麵色略顯尷尬,但還是決定力爭一下。
“即使韃子有陰謀,洪承疇有危險,大將軍也不必接下那亂命聖旨!”
在程銘九看來,讓李信這樣一名與韃子屢屢血戰的驍將去代表朝廷與之和談,就等於是對他最大的侮辱!
此言一出,當即又有人附和,李信這一回便語重心長的道:“大明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今年大旱,中原流賊蜂擁而起,北方韃子虎視眈眈,大明積貧積弱久矣,根本就無力應對兩線作戰,孫閣老出此下策,實際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隻有穩住關外的韃子,朝廷才能全力剿滅流賊,待天下安定,出兵滅清便指日可待。”
李信說到此處頓了一頓,隻聽下麵還是有人竊竊私語,似乎還是不以為然。
“諸位父母妻子都在關內,不論流賊得勢,還是韃子破山海關倒黴的始終是老百姓,是我們的父母妻子。所以我李信忍辱負重去與韃子和談,既不是為了皇帝也不是為了朝廷,而是為了天下與諸位父母妻子一樣的千千萬萬百姓!”
這一席話終於對持反對意見的人有所觸動,雖然很多人的家人早就在曆次大亂中死去,但那慘烈的一幕幕仍舊深深的烙印在腦子裏,恐怕此生都難以忘記。
李信的這一番自我剖白在大家的心裏引起了共鳴,大將軍位高權重都能敢於犧牲自我,前去與韃子和談,那麼他們又有什麼資格為了一己私利而反對呢?
不過陸九還是不甘心,如果李信的和談成功,最終的功勞也要大部分甚至是全部歸於在遼西與韃子力戰的洪承疇。他不希望洪承疇如此白白撿了個大便宜。
“黑鍋是十三哥的,功勞卻是那卑鄙奸狡之徒,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信灑然一笑,“本帥這一回去遼西,早就有了背黑鍋的覺悟,更何況鹿死誰手還在兩可之說,你們見過咱們三衛軍何曾吃過大虧?”
終於,連陸九也被徹底說服,雖然他聽李信說的輕鬆,但落在二中卻都是李信對他的安慰之語,這次東去不論成敗,橫豎都是有過而無功的,於是上前單膝點地。
“十三哥高義,陸九,陸九願隨十三個左右,聽憑驅馳!”
這是一種表態,不是做給李信,而是做給那些三衛軍心中存有芥蒂的營官看。緊跟著,張石頭、程銘九等人紛紛表態,願隨李信東進,不論龍潭虎穴都要跟著闖上一闖。
滿清在漠南並沒有駐紮八旗兵,屏蔽明軍的全部是當地的蒙古部落,如今漠南蒙古分裂,西部的幾大部都投靠了李信組成蒙古部落聯盟,東部以烏珠穆沁部為首的幾大部則在此前一戰中落敗,如今能阻止他們東進的隻有拜音圖率領的漠北四大部的聯軍。
“打敗拜音圖,大軍東進,拿下遼東!”
忽而蒙古包中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口號聲,雖然有些不切實際,但卻振奮人心,由此出兵東進已經勢在必行。所有人士氣高漲,似乎隻要李信出馬所有事情都事在必成。這其中隻有一個人憂心忡忡,他就是毛維張。
雖然,李信已經決意東進與奴酋和談,但這隻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人家韃子願意談嗎?就算遼東的韃子願意談,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還真就能答應他們不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