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部堂容稟,韃子一戰小敗,怕是會掀起猛烈的報複……”
聲音很低,隻有他和洪承疇兩個人能聽的真切,這也防止被軍卒們聽了去影響軍心。
“三日之內,韃子必然不會貿然大舉進犯!”
洪承疇隻冷冷的丟下了一句話,便帶著總督親兵絕塵而去,前往他的下一個目標視察去了。
尤世祿不知洪承疇是如何判斷建奴不會在三日內大舉報複的,但八裏鋪堡就在這種情形之下於三天之內修建了起來,韃子除了隻有小股騷擾之外果然沒派出大軍進犯。他不禁對這位洪部堂更為佩服,執行軍令也更為痛快。
明軍的下一個目標是修複與八裏鋪遙遙相望相互呼應的鐵廠堡,但韃子卻沒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
廣寧前屯衛,滿清皇太極行營大軍出動,領軍的主將是豫親王多鐸,他對這次出擊混不在意,甚至有種殺雞用牛刀的感覺,勞師動眾僅僅是為了擊敗在山海關外重修堡寨的明軍,在他看來直接攻打山海關還差不多。
多鐸是個直性子,有什麼都在肚子裏藏不在,所有不滿全部化成了口中的罵罵咧咧。
“十五弟慎言,大汗不輕易攻打山海關是因為紅夷大炮還沒有就位,一旦就位等待明軍的將是無盡痛苦的地獄。”
“等等等,等明軍準備好了,我大清鐵騎又要多死多少人?再說了,這啃骨頭的活早晚不得落在十四個身上?”
這個多鐸雖然脾氣剛烈暴躁,對這一母同胞的十四哥多爾袞卻言聽計從,盡管多爾袞獲罪被降成了多羅貝勒,而他還是堂堂的豫親王,仍舊絲毫不影響他對多爾袞的擁戴。
“大汗深謀遠慮,不是你我能揣度的,多鐸,聽十四哥一句隻管帶兵前去便是!”
明顯的言不由衷使得多鐸更為不滿,“十四哥這是怎麼了?難道你的雄心壯誌都被一次失敗磨平了嗎?”
多爾袞不再答話,而是揮手送多鐸啟程。
六萬清軍雲集廣寧前屯衛,多鐸率五千部眾直殺往山海關方向,但是大戰整整一天之後,竟然在明軍殊死抵抗之下無尺寸之功,天黑之後隻好铩羽而歸。為此,剛剛回到行營的多鐸便被皇太極招進軍帳之中狠狠一通責罵,多鐸不忿之下出演頂撞,多虧同在軍中的禮親王代善求情,這才躲過了責罰。
看著搖頭晃腦出去的多鐸,代善不無憂慮的提醒的皇太極。
“大汗若再不出兵,洪承疇早晚得將堡寨一路修道我大清行營之外,到那時可要棘手了許多!”
皇太極手捋頜下胡須默然不語,並沒有回答代善的問題。代善卻並不在意,而是又自顧自的開口。
“我大清這次兵進遼西如此順利是在盛京時所沒想到的,若是趁著楊嗣昌措手不及,拿下山海關也未必不能,現在明庭派了洪承疇來,據說此人頗有些能耐,恐怕……”
在代善的揣測中,一向謹慎的皇太極定然是對出兵決戰心存疑慮的,山海關城高池深,又是明朝京師最後一道防線,明軍必然全力救援,沒有個一年半載休想將其拿下,久耗之下必然靡頗巨,如此硬碰硬便等於舍易而求難,不如選其他隘口破關而入來得實在。
還有一點,清軍幾乎兵不血刃取得眼下這種戰果,明朝寧錦防線損失殆盡,已經遠超預期。原本的預計之中,將會於錦州有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設想並沒有發生,這就有可能使得皇太極心中產生了固守戰果的可能。
但轉念一想,這也不符合皇太極一貫的作風,豈有到嘴的肥肉放著不吃的道理。那麼還有一種可能,他準備將明軍的主力由城高池深的山海關中吸引出來,由野戰殲滅,然後再一戰而畢其功。
“多鐸不行明日就讓多爾袞去吧?”
代善試探著問了一句,皇太極搖搖頭仍舊沒有說話,但這卻使得代善更加確定了之前的揣測。
“那明日繼續讓多鐸去?磨磨他的銳氣……”
這一回,皇太極沒有繼續搖頭,卻將桌前的精致木匣打開,從裏麵拿出一隻通體晶瑩剔透的白玉盒,打開蓋子,裏麵露出了散發著一種異樣光澤的白色膏狀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