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炮巴圖精神為之一振,反而用力抽著胯下戰馬,催促部眾快些撤回去,隻要到了明軍火槍的射程之內就安全了。
那股追擊土默特部的騎兵見到明軍開炮之後,竟然放棄了追擊巴圖,轉而朝三衛軍戰線右翼疾馳而去,顯然他們放棄了沒有戰鬥意誌的巴圖,決定將目標瞄準這一戰的主要對手,明軍!
又奔出去一裏開外,巴圖猛然回頭卻見追兵沒了,再一掃視,竟然發現那些假冒清狗的蒙古騎兵竟然衝明軍戰線的右翼而去,頓時便有幾分熱血上湧。
既然你不追咱,就別怪咱追你,損失了不少部眾,不找補回來,豈不是白白吃虧?巴圖之所以敢於放心大膽的追擊此前追擊自己的騎兵,原因有兩點,一是明軍戰線已經近在眼前,他有了足夠的底氣。二是在急速奔馳之時,同為蒙古鐵騎在後麵的追兵要更具主動權。
那股騎兵很顯然也沒料到此前玩命逃跑的土默特部居然又像狗皮膏藥一樣黏了上來,土默特部馳近一箭之地竟然率先來了一次回馬齊射,卻由於大風的緣故,很多輕箭都被吹的偏離了目標。巴圖更加得意,連老天都在幫他,緊催戰馬急追而去。
兩隻規模不大的騎兵間相互糾纏,隻是戰場上的小插曲,真正的重頭戲在於兩軍步兵。一隻上萬人的步軍排著密集的陣形,如土石洪流快速的向前衝擊,直撲三衛軍數裏之長的戰線而去。
憋了許久的海森堡終於又有了用武之地,親自帶著他麾下勇敢的炮兵們向前向前再向前,直到幾乎脫離了三衛軍的火槍射程。他並不理會那股狂飆亂突的騎兵,騎兵想要由正麵突破三衛軍的槍陣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他的目標是對方密集的步兵。
“勇敢的士兵們,裝彈,裝彈!讓敵人在你們咆哮的炮火下顫抖吧!”
海森堡他一如既往的在這種要命時刻,說著一些生硬的漢話來激勵著炮兵營的士氣。他選定了此地炮位作為射擊陣地,這段距離在對方步兵衝到近前時,足夠進行三次齊射。
大炮隆隆,雖然給清廷的蒙古軍造成了大量的傷亡,但在一炷香時間之後,兩支大軍終於還是不可避免的撞到了一起!
……
大明京師,清廷大軍的異動早就被以八百裏急遞送至了紫禁城,此刻已經擺在了大明天子朱由檢的禦案之上。
“十萬大軍?東虜這是要作甚?目標在哪裏?可曾破關?”
皇帝一連發了四個問題,可見其緊張之程度。丹墀下的幾位重臣們沒一個人能回答他的問題,都低頭沉默不語。朱由檢麵沉如水,心裏卻愈發的想念楊嗣昌,如果楊卿在此定然會給朕拿個主意吧!
“聖上!”
忽然一員顫巍巍的老臣上前一步,朱由檢定睛一看頓時大為感動,關鍵時刻還是自己的老師,也不枉費恩寵他一場。
“老師有何見解?”
張四知抖著頜下花白胡子道:“十萬大軍不過是個虛張聲勢的數目,宣大總督洪承疇報給內閣的呈文裏曾估算過,東虜出兵至多也就四萬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破關。不過據微臣所知,山西鎮總兵官李信,未經朝廷調動便私自率兵出關,是否由此引起了東虜的焦慮與報複尚未可知!”
“李將軍出了邊牆?”聽了張四知所言,朱由檢竟然忽的站了起來,口中念念:“太好了,有了李將軍朕心安矣!”
張四知甚為無語,又繼續道:“據說此子糾集了一幹蒙古部落,成立了一個部落聯盟委員會……”
朱由檢卻將他打斷,“其他暫且不議,隻說如何退兵!李將軍人單勢孤,朕以為當派一部援兵從旁策應,老師認為如何?”
張四知被皇帝噎了一句,隻好附和:“萬歲聖明!”
朱由檢重新坐回龍椅之上,“著宣大總督,率師……”
“十萬火急軍情,聖上……”
竟是兵部尚書薛國觀急吼吼的入殿而來。
“薛卿何故如此?”
“宣大軍報,東虜由大同府破牆而入,新平堡被襲破,鎮虜衛旦夕將下!”
“甚?甚?薛卿慢說……”
薛國觀又將此前的話重複了一遍,朱由檢頓時呆坐在龍椅之上,鎮虜衛是李信的起家之地,如果連這座衛城都麵臨如此險境,那麼李信此時的處境還有能力擔負起驅逐東虜的重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