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道高魔高?(2 / 2)

“此事有幾分確實?”

那心腹則食指和大拇指,至少八成!“

呂四臻陰惻惻的笑了,真真是老天開眼,給了他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沉思了半晌,便又對那心腹一一交代。那心腹則心領神會,一轉眼的功夫又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

次日一早,原憲兵營,現在已經成為臨時審案之所。米琰還未從初時的興奮中醒轉過來,便已經有按察使司的官員前來,將所有陪審集中到一起訓話。完畢之後,將隨之帶來的一疊疊公文分發下去,乃陪審所須知刑律。

大明律雖不是讀書人必修的數目,但當世之讀書人未嚐有人沒讀過此書,是以絕大多數人對按察使司衙門這種畫蛇添足的舉動頗為不屑。更有人甚至覺得,這是在侮辱他們的能力。

米琰沒有跟著附和起哄,而是準備將拿在手的公文仔細翻看一遍,隻見開始便是“太原府法庭開宗明義“九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才看了一頁便不禁眉頭緊鎖,這與他熟知的大明審案之法竟大相徑庭。

直到此時,米琰才從這第一張概述中明白了陪審究竟是作何用意,大大出乎意料,整個案件的判決竟然由陪審決定,如此一來所謂的主審官不就成了聾子的耳朵,成了擺設嗎?

逐一看下去,米琰愈發覺得製定這寫條例的人不簡單,也大致明了了他將所麵對張石頭一案的審理框架,刑案由官府提起訴訟,被告請訟師行辯,主審官的作用則是偏近於裁判者,判斷什麼問題可以被法庭采信,什麼問題不能被法庭采信,而陪審則對這些問題加以品評判斷,澄明是非!

米琰頓感這官募陪審肩頭所擔負的責任,要比此前所想重的太多,所謂人命大如天,而他們一言竟能決人生死。據說,這些條款都是山西總兵李信製定的,他無論如何都無法想象,一個大字不識幾枚的武人,如何能製定出如此嚴謹的一套程序來。

原來以為,所謂陪審審案不過是走個形勢,現在看來,竟是在玩真格的。他幾步擠到呂惠中身邊,拍了拍他肩膀。

呂惠中竟然反映極大被嚇了一跳,猛然轉過身來。驚得米琰亦是一愣,他與呂惠中一見如故,幾日來便已如莫逆,若尋常人拍肩膀絕對是不敬行為,而他兩人整日勾肩搭背,這等行為倒也司空見慣,如何今日竟反應如此之大。

“是元長兄,嚇了我一跳!”

“子安兄如何愣愣出神?”

呂惠中眼神黯然,“別提了,我被打入備選的第三組,無緣審案了!”他明白這定然是自己的父親從中作梗,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自己誠然瞞著父親過了甄選,最終還是沒能得逞。

米琰不知呂惠中所想,讓他看已經發到手中的文書。呂惠中頹然將之扔在地上,“都成了備選之備選,還要它何用!”

米琰屈身將文書撿起來,又交還給呂惠中,“子安兄,你且看這‘太原府法庭開宗明義’,與此前傳言中的李征西可大不相同!”

呂惠中嗤笑道:“甚的開宗明義,李征西不過一介武夫耳,於他何幹?”

可當他一頁頁看下去麵上的輕浮之色便逐漸褪去,代之的則是一種思考中的凝重,良久才抬起頭來。

“元長兄可是說這開宗明義乃是李征西所製定?”

米琰不置可否。

“不管誰製定的,此人都不簡單,堪為一代棟梁之材!”

呂惠中笑道:“元長兄莫聳人聽聞!這等事,與你我還甚遠,甚遠!”

米琰也不與之爭辯,呂惠中所言不虛,他們身上連功名都沒有,談什麼治國安邦,他隻覺得眼前這製度遠不同於大明審案慣例,若是審下去,想必也會出現改變世人認知的結局吧……

突然,按察使司衙門的官員又來了,在諸位陪審中又驚起了一陣騷亂。

“都靜一靜,現在開始抽簽,以決定三組陪審之人選,次序。”

“不是早就已經定下了麼?如何朝令夕改?”

那官員斥道:“規矩是征西將軍早就定下的,你去找他理論!”

此言一處,下邊人雖然還諸多不滿,但也沒人公然叫囂了。

但是,混在人群裏的呂惠中卻大喜過望,誰說魔高一丈便是最高了,看來這李征西還要高上十丈百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