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甘為大明百姓舍生忘死,絲毫不讓須眉,何來妄自菲薄之語?李信欽佩還來不及……一定要保重身體,切勿再做自傷的傻事!”
朱徽妤剛剛沉下去的心又陡然浮了起來,心思又活躍了,他能如此說是不是在表明不在意自己被俘失節呢?隻是腦中不知轉了什麼彎子,竟然問出口來。
“將軍,將軍不嫌棄,徽妤……被俘失節……”
到最後聲音低的已經細如蚊呐,自己都聽不甚清在說些什麼了。
領教過明朝禮教對女人約束的表態之後,深知名節對女人而言遠遠重於生命,他隻希望眼前的郡主不要受這種思想荼毒太甚,不要尋死膩活。而朱徽妤為了阻止殺戮而決然選擇自盡的行動,亦改變了他對眼前這個少女任性妄為的印象,能於大義麵前舍死忘生,這要羞煞多少須眉男子啊。比如那土默特部的巴圖,平日裏自詡英雄不二,麵臨強敵還不是狗一樣的卑躬屈膝,出賣族人兄弟……
“郡主為國家和民族敢於犧牲,又何來失節一說?”隨即覺得難以表述清楚自己內心的想法,竟吐槽道:“朝廷上上下下多少七尺須眉貪生怕死,勾心鬥角,卻要一個弱女子來承擔他們種下的惡果,何其不公!”
李信的吐槽嚇了朱徽妤一跳,如何他竟這般義憤填膺?但隨即心中一暖,他這是在為自己鳴不平嗎?朱徽妤冰雪聰明,自然明白,他話中之意指的的是朝中大臣們抵擋不住韃子兵鋒,女人們受辱卻又要求他們守節,為此奉獻一切。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五常天道倫理,這不都是天經地義的事嗎?
朱徽妤自幼接受的便是以綱常為正統的教育,在潛意識裏這是不容質疑的,但今日由李信口中說出,她竟然覺得也甚是有理了。但更多的還是動容,李信能為了自己說出這等大逆不道之言,便是真的死了也再無遺憾。
見到朱徽妤微微驚異的表情,李信也很快意識到自己失言,這種驚世駭俗的言論以後還是少說出口的好。
“郡主既然無恙,李信便於帳外等候,請盡速整理好衣裳,咱們回宣府去!”
說罷,也不待朱徽妤答話,便轉身除了帳去。
朱徽妤望著李信的後背怔怔的出神了片刻,這才上下整理了一下衣裳,又將被扯開的口子用布帶緊緊纏上,雖然狼狽不整,卻是利落了不少,再檢查一遍覺得沒有異常,便也緊跟著踏出了帳篷。
……
南河的大水沒有持續多久,一天一夜之後便盡退了下去,總監宣府軍務的李鳳翔隨後便帶著大軍收複失地。與此同時,李信擊敗蒙古韃子,救回新樂郡主的消息也隨著宣府光複傳回了京師。
連年大戰,大敗又驟然得勝這種起起伏伏已經撥動不了人們那根早就繃得緊緊的神經。而這一回由宣府傳回的消息卻迅速在市井間擴散,李信隻身匹馬單刀赴會,救回未婚的公主,英雄救美人,讓人說起來都帶著無限的憧憬。
而京師官場中亦傳的沸沸揚揚,可側重點卻不盡相同,新樂郡主落入韃子之手長達數日之久,很多好事官員便想窮知這數日之中究竟發生了甚,而李信正好可以借此卸去於郡主大婚後便要交權的包袱,但他卻拚命去將那包袱救了出來,這讓在京所有聞聽此事的官員們都大惑不解。
私下議論之時,都嘖嘖稱奇,看似嗟歎惋惜,可一雙雙滿是好奇的眸子裏卻都透著毫不掩飾的幸災樂禍。
據說晉王郡主美若天仙,可惜了,落在野人一樣的韃子手裏,那還能有好?
唉,誰說不是,李信那廝救了個殘花敗柳回來,難道還想娶了不成……
那廝馬賊出身,倒沒準根本就不懂何為禮教節烈呢……
總而言之,在京的官員們,都瞪著眼睛齊刷刷的等著看李信的熱鬧呢。
大明京師四九城裏傳的亂哄哄一片,紫禁城內卻是安靜的很,大明天子朱由檢眉頭緊鎖,身旁小太監如履薄冰,大氣都不敢出一下。皇帝心情不好,出了一點差池,吃飯的家夥就保不住了。
宣府戰事的進展並沒有讓朱由檢的心情好起來,若是以往,此戰獲勝必當得一賀,可自那日於安定門上所見門外關廂的衰敗殘破,卻給了他前所未有的震撼。
在此之前,戰爭於朱由檢的印象不過是地圖上的推演,死傷數字上的變化,斬獲首級的多寡。雖然也知道無數百姓們因此無家可歸,可直到身臨其境,親眼所見時,這才讓他感同身受。大明百姓所受的苦難,才從紙張和字麵上第一次跳入了這位君臨天下十二載的皇帝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