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邵三水傳略——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1 / 3)

(一)

邵三水,男,漢族,北師大中文學士,作家,書畫家,著名珠寶玉石鑒賞家,省級國家級星火計劃火炬計劃項目經理專家資質,1960年生於雲南省昆明市。

邵氏本姓姬,周文王之後,始祖燕召公世家。明洪武,宋吏部尚書邵亢後裔為滇西漢將。

高祖父邵永昌,清末杜文秀反清起義部將遺少,富民縣總團練,唐繼堯題匾“捍衛桑梓”,立邵氏家訓,中華文明網,《雲南日報》有介紹。

1936年赤鷲邵家大院是紅二,六軍團蕭克指揮部。根據地理環境和杜文秀起義分析,赤鷲地形複雜,森林密布,崇山峻嶺,河流貫通,據說民國時期深山處還有土匪窩,屬於屯軍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躲可藏,潰可走。赤鷲邵家大院應該是杜文秀反清起義軍創建,屬幾十萬起義大軍圍攻昆明時之秘密指揮部。英雄所見略同,六十多年後,紅二,六軍團蕭克指揮部也在赤鷲邵家大院。

祖父是邵永昌二子地主原配長子,有一同胞妹妹,後經我祖母介紹嫁給昆明武成路原配巨商。祖母1900年出生,在娘家受到良好的教育,非常堅強,信仰佛教,樂善好施,同情勞苦大眾;青年時,在昆明受到一些民主思潮的影響;雖然是沒有進過學堂的小腳女人,但是識字,會簡單的加減乘除,許多中國古典戲劇以及《史記》的故事,在娘家時滾瓜爛熟的看過聽過。佘太君,花木蘭,穆桂英的故事我祖母經常講起。嶽飛嶽雲秦檜的故事,嶽母刺子的故事,楊家將的故事,水滸的故事都是我幼年和青少年時,我祖母將給我聽的。四人幫橫行時,呂太後的故事是我祖母將給我聽的。我祖母很有正義感,是昆明華氏翡翠珠寶世家;二十年代,因包辦婚姻,嫁到赤鷲邵家。是邵家原配長子原配長媳。父親是原配獨子,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父親1933年出生於邵家大院。

家庭矛盾,是社會矛盾的反映。也許是受紅軍的影響,又親身體會到地主家庭之黑暗,看到了未來的新中國曙光,雖然偌大個赤鷲邵家是祖母管家,但是祖母從骨子裏看不起為富不仁的墮落地主子弟,頗有“糞土當年萬戶侯”之氣魄。高祖父高祖母相繼去世,邵家紈絝子弟一盤散沙,荒淫墮落。祖母苦撐危局,熬到子女稍大,新中國好幾年以前,便帶上我祖父以及子女脫離地主家庭到昆明發展。從此祖母告誡子孫,赤鷲再無親人!父親一表人才,高大帥氣,勤奮上進,加入國軍,努力學習,是雲南昆明五華山省政府國軍機要文書,跟隨盧漢起義,畢業於陳賡大將任校長的西南軍政大學,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部隊偵察英雄,是抗美援朝戰鬥英雄,新中國搶險救災的革命烈士;立二等功一個,三等功兩個,立功證書有***,徐向前,賀龍的親筆簽字。父親的姐姐和妹妹都嫁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

平生以來,我聽到的第一個古典故事,是《史記》張良,韓信,劉邦的故事。是我祖母親弟弟語重心長,講給我聽的。那時,我十歲左右。這些故事,從此指引著我,在以後幾十年風風雨雨的人生道路上,闖過了無數艱難險阻。在此,特向我祖母親弟弟在天之靈,磕頭,磕頭,再磕頭拜謝!

平生以來,我第一次拿毛筆寫字,是還沒有上小學以前。我很記得,那是祖母帶著我去到文山,我父親搶險救災獻身的地方,上我父親的墳。那時,我和祖母住在我父親單位的招待所。就在我父親單位的這個招待所,我祖母買來毛筆,描紅本,墨汁,叫我寫毛筆字。那時我父親的單位叫文山先鋒發電廠,現在叫文山水利電力局。我父親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偵察英雄,屬技術兵種,上過軍政大學,懂得地形計算和測量,三角函數和坐標方位微積分計算,這些都是炮兵偵察兵的基本技能,當時,是很難得的人才。新中國百廢待興,鐵路建設和電力建設是首要,我父親從雲南省水利電力廳調往文山搞電力建設。因搶險救災,不幸殉職。那時,我父親埋在文山。改革開放後,我姑媽的兒子當了建築老板,我祖母就將我父親的墳遷回者北,和我姑媽安葬在一起。我父親的墳墓石碑,留在文山。後來我祖母去世,也安葬在一起。多少年後,我帶著太太和兒子,去上過他們的墳。後來我知道,祖父也埋在者北,不埋在赤鷲。可見,我的祖母,已經為子子孫孫,將事情想得很深很深了,很遠很遠了。言下之意,我們與赤鷲毫無關係。偉大睿智,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的祖母啊,您的子子孫孫,千秋萬代都會對您感激不盡!

平生以來,我的第一本課外讀物是《紅軍長征》。那是一本很破舊的書,是我放學回家,在廢品收購站門口撿到的。那時,我小學三年級。那是文革時期,教學不正常,我和同學經常跑去郊外的苗圃玩耍,那些美麗的鮮花,的確令我著迷。可是無論怎樣頑皮,每天晚上睡覺以前,我都會認真的讀這本關於長征的書;雖然有許多字不認識,可是我卻看得入迷。紅軍在各種艱難困苦環境中,頑強的生命力深深的感動著我。

平生以來,我的第一個玩具是一幅中國象棋,是我祖母買給我的。那時,我大概五六歲。一開始,我不會下棋的,是鄰居們教我下的。我就認真研究,廢寢忘食。後來十幾人家的鄰居大院,所有大人小孩,男男女女,排隊與我對弈,都不是我的對手,隻有甘拜下風。

平生以來,我第一次麵對大庭廣眾,是小學五年級,全校六一文藝表演。我精彩的快板書,台下,經久不息的掌聲響起來。

平生以來,我讀的第一本古典小說是《紅樓夢》,那時,我已經上初中一年級;這時,也開始學習小提琴。

平生以來,我讀的第一本哲學書是列寧的《哲學筆記》,那時我初中三年級。

平生以來,我自己買的第一本課外書籍,是《孫子兵法》,那時,我剛剛上高中,至今許多內容我可以朗朗上口。《孫子兵法》的思想,後來對我搞企業管理有了很大幫助。

平生以來,我的第一個戀人,是我高中時業餘愛好學習中醫的同門師妹。我的中醫師傅是雲南著名老中醫,姓浦,據說是浦卓琳的表弟,雲南宣威人。因為我學畫畫,畫過無數次維納斯石膏像,我的戀人師妹幾乎和維納斯一模一樣。可是,恢複高考以後,她很不上進,沒有要考大學的意思,我就沒有追求她了。直到我們各奔東西後,也沒有拉過一次手。多少年以後,我早已大學畢業回昆明,自己創業私營企業,才又見過她一次,她已為人妻母。雖楚楚動人,時髦光鮮,但看得出來,生活得很平庸低俗,沒有人生內涵,嫁的並不好。一個星期天上午,我們是在武成路不期而遇,她叫我。起初我認不出,是她那雙美麗的維納斯眼睛喚醒了我對她的記憶。我們簡單交談了幾句,她沒有工作,要我幫她介紹一份工作。當天,我幫她介紹了一份區文化館圖書室的工作,再沒有來往了。可惜啊,我的維納斯。你雖有無比美麗的軀殼,卻沒有金玉般的靈魂。我必須聽從母親的臨終遺言,好好讀書;我必須聽從祖母的諄諄教誨,有所作為。我們道不同不相為謀,祝你幸福!

平生以來,我讀的第一本佛教經典是《六祖壇經》,是我到廣州開創翡翠珠寶事業以後。我太太介紹我讀的,她家祖輩是六祖故裏的人,也是佛家弟子。

平生以來,我學會的第一首兒歌是賣報歌,童年時,我母親教我唱的。這首歌,至今我記憶猶新。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賣報的小行家,

不等天明去等派報,

一麵走,一麵叫,

今天的新聞真正好,

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賣報的小行家,

大風大雨裏滿街跑,

走不好,滑一跤,

滿身的泥水惹人笑,

饑餓寒冷隻有我知道。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賣報的小行家,

耐饑耐寒地滿街跑,

吃不飽,睡不好,

痛苦的生活向誰告,

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

當時,我不知道,為什麼母親經常教我唱。我母親病故後,我長大成人,知道了,我的父親曾是昆明的報童。我才明白,才領會到,雖我的母親後來已經改嫁;可是我的母親,對我父親的感情是多麼深厚!現在,廣東許多學校也常播放這首歌,每每聽到,我的眼前都會浮現父親和母親的結婚照,那樣的幸福,那樣的一往情深。我更能領會到,我的青少年,現在的孩子們是多麼的幸福。背上書包上學校,不再風風雨雨,饑寒交迫去賣報。那個黑暗的舊社會,一去不複返了!

母親是雲南大馬幫頭兼地主之女,主動追求我父親,祖母對我母親之膚淺沒有好感;我母親對我祖母的豪氣霸氣和深謀遠慮也很不適應。祖母和我母親之間明顯有許多誤會和解不開的心結。我就在種種感情糾葛中獨立自主,發憤圖強,堅強的漸漸長大成人。母親雖然是個工人,可是非常懂得讀書的重要性,臨終遺言,隻是一句話:“一定要好好讀書,三個妹妹還小,要多照看,不許欺負她們!”那時我十二歲。這些我都做到了,現在三個妹妹,一個在昆明,一個在香港,一個在天津,都生活幸福。母親去世十多年前,我出生三個月,父親就成了搶險救災的革命烈士。好在自幼生活在高級知識分子群體或部隊中,讀書寫字拉小提琴踢足球打乒乓球成了我童年和青少年唯一的快樂。高中時獲得昆明市中學生數學大賽二等獎,書法大賽二等獎。我的數理化理科成績非常好的,是昆明重點中學理科班的尖子生,立誌要做一個科學家,《愛因斯坦文集》我高中時就愛不釋手。可是隨著思想感情的不斷成熟,對坎坷人生理解越來越深,毅然決定改理學文,後考入北師大中文係。市場經濟後,又毅然辭去高等院校教職,白手起家,創建私營企業。最終繼承祖母娘家的翡翠珠寶事業,又是白手起家,在廣州創建翡翠珠寶企業!

邵三水是革命烈士後裔,是國家和人民撫養成才,是祖母拉扯長大成人。祖母享受革命烈士家屬待遇,善始善終,一百零幾歲去世。那些赤鷲作威作福的邵家地主,土改時的惡報,不堪敘述。改革開放後,才情況好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時常想,就邵家的財力,那麼大的一個家族,如果民國時期邵家在赤鷲蓋一所小學,那將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功德啊。痛惜啊,痛惜!邵家沒有一個人有如此遠見卓識。今天的社會,人人比金錢,比地位,比車,比房,比學曆,比美貌,比帥氣,比崇洋媚外,有幾個人比功德?中國人啊,我們不得不反省自己啊。與其光宗耀祖,不如甘為民仆!

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改革開放後,邵三水繼承祖母娘家珠寶事業,名揚海內外。祖母娘家的兄弟姊妹五個,家居昆明商官大街道武成路商鋪,一表人才,高大帥氣,能文能武,亦商亦儒,家具是紫檀木,經營商品是滇西茶葉,珠寶玉石,食鹽,緬甸進口英國商品。邵三水自幼也多得祖母娘家的兄弟姊妹關照和教育。畫家廖新學的故事,高爾基的故事伴隨邵三水成長。自幼飽讀詩書,學貫中西。邵三水文學作品與近代當代著名作家同集出版;書法作品幾十年臨池不輟,遍習曆代碑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藏;與中華傳統文化,改革開放,翡翠珠寶,中國書畫,茶馬古道文化,軍旅文化結下不解之緣。現定居全國最大的珠寶玉器加工批發集散地,中國佛禪文化發源地廣東。現在邵三水之廣東家人均是廣東著名翡翠珠寶企業家和玉雕藝術家,邵三水兼職香港國際珠寶公司藝術顧問。

(二)

邵氏家訓

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子之孝,不如率婦以為孝,婦能養親者也,公姑得壹孝婦,勝如得壹孝子;婦之孝,不如導孫以為孝,孫能娛親者也,祖父得壹孝孫,又增壹輩孝子。無正經人交接,其人必是奸邪;無窮親友往來,其家必然勢利。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非丈夫不能有此度量。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裏流,非丈夫不能有此氣節。珠藏澤自媚,玉蘊山含輝,非丈夫不能有此蘊藉。月到梧桐上,風來揚柳邊,非丈夫不能有此襟懷。此生不學,壹可惜;此日閑過,二可惜;此身壹敗,三可惜。

邵永清碑文:

佳城

前清誥授明經進士深恩顯考邵公諱永清大人墓

秀毓名山欣鳳舞

英鍾勝水羨龍飛

先大人諱永清字海樓堒公之仲子永昌公之胞弟也壽享六旬有五自曾祖父諱思達母張氏達生祖父諱堒母馬氏伯祖父諱讚母張氏叔祖父諱諳母杜氏堒生大人弟兄二伯考諱永昌母劉氏所值時局變遷兵燹頻臨祖及伯叔相繼辭世仰杜氏之維持祖業依然複舊賴叔妣之顧後弟兄均已成名大人雖幼失恃怙長業讀耕能守兼乎能創遊泮繼以明經家聲丕振備嚐艱辛德配潘氏繼配金氏先後所生女一男四長培德次賢德仁德育德女適張門向平之願已畢此大人生平劬勞亦我祖之積善餘慶矣懸弧於同治乙醜年本杖國而後仗朝曷昊天不惠別男等而騎鯨民國戊辰歲耶茲籍片玉略述數俚以誌雲巽山乾向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仲冬月上澣九日

男邵培德賢德仁德育德孫光裕光燦光華光鑫光祖光亮敬立

1.兵燹:戰亂焚燒破壞的災禍。2.叔妣:邵諳妻。3.恃怙:母親、父親的代稱。4.遊泮:遊泮(遊泮),明清科舉,州縣錄為生員於學宮,稱遊泮。5.劬勞:勞累;勞苦。6.懸弧:生男為懸弧。7.同治乙醜年:是公元1865年。8.杖國而後仗朝: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9.曷:怎麼。10.昊天不惠:老天不聰慧。11.騎鯨:比喻仙逝。12.民國戊辰:1928年。13.巽山乾向:坐東南向西北。 14.明經進士:貢生,與進士不同;考不上舉人之秀才。

(三)

邵三水評析赤鷲邵氏家訓:

赤鷲邵氏家訓隻可批判繼承,不可生搬硬套;時代局限,糟粕不少;稍加點評,以饗讀者。

第一:赤鷲邵氏家訓一共兩百多字,卻沒有一個“道”字,沒有一個“德”字,沒有一個“善”字;沒有“仁義禮智,行信忠良”;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隻有家之理念,沒有國之胸懷,不免狹隘路窄;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之深謀遠慮,宏圖偉業之大家風範。故丟失了中華文化之核心。缺德,失道,無善的家訓,會出什麼人才?會成就什麼大器?實在不敢苟同!個人英雄無大業,重演項羽烏江烈;有家無國目光淺,如此家訓禍亦深。

第二:潰軍如寇,敗軍似賊。如何善待婦女,標誌著一個家族文明程度之高低。赤鷲邵氏家訓對婦女過於苛刻。赤鷲邵家是靠起義軍失敗就地撫恤遺孤起家,不是靠詩書禮儀科舉起家,家庭文明文化幾乎空白。乃男人之陽惡;小老婆娘家無背景,無教養,乃女人之陰惡。赤鷲邵家紈絝子弟娶小老婆,十五六歲花季少女配三十七八的地主糟老頭,比已故原配之長子兒媳婦小十歲以上。慘無人道,觸目驚心!前妻後娘,子女心懷鬼胎,人各自尊;舊惡新惡,陰惡陽惡,複雜交替,陰陽不調,勾心鬥角,相互算計,陰險狡詐,笑裏藏刀,人間地獄,令人嘔吐。立家訓之人,非國學大師,無法預見,更無良方。即便無後來新中國土改,這個家族也必然有滅頂之災。用辯證法的思維來看,是共產黨新中國徹底根除了赤鷲邵家地主的這些禍根。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全中國。這不是口號,這是真理啊!

第三:赤鷲邵家地主無三妻四妾的婚姻結構,是原配病故,再娶一填房夫人,可以判斷,非很大的地主,隻是中小型地主。赤鷲邵家地主,無邵氏祠堂,無邵氏族長;除邵永清外,無古墳古墓。可以斷定,非土生土長之地主,至新中國土改時,不會超過兩百年。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破落中小型地主之特征很明顯。隨著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曆史災難的不斷深入,這個家族也必然越來越破落不堪,最終徹底破落分化瓦解。隻有新的社會革命,才有生機。邵永清的碑文也印證了我的分析,赤鷲邵家是1865年前後在赤鷲起家的。非著書立學起家,非科舉起家,非經商起家,非戰功起家,非農田科技起家,非土特產及礦產資源起家,非武功蓋世起家,非行醫起家,非教育起家,非農業起家,非工業起家,非手工業起家,非馬幫運輸起家。簡而言之,赤鷲邵家起家,非任何傳家之寶起家,經濟文化底子並不厚實。故道德倫理關係混亂,不倫不類,自然而然。赤鷲邵氏家訓立時,是1932年。辛亥革命之民主思想,五四運動科學,民主,自由之思想已是中國社會主流。《格言聯壁》是1851年刊行,非國學經典,未經幾千年曆史考驗。立家訓之人,才疏學淺,誤人子弟,害人不淺。過於強調愚忠愚孝,無是非標準,無發展眼光,不實事求是,不解放思想。凡是貧窮落後的家庭,都是倚老賣老的家庭;凡是進步文明的家庭,都是老人謙虛和藹的家庭。凡是貧窮落後的家庭,都是男權橫行的家庭;凡是進步文明的家庭都是特別敬重婦女的家庭。自傲的人,是因為內心自卑;謙虛的人,是因為內心自信。

第四:赤鷲邵氏家訓,是高祖父古稀之年,請當地一個範姓老恩貢執筆,迂腐不堪。家訓請人代筆,不夠嚴肅,不夠負責,十分忌諱。幾乎是全文抄襲於《格言聯壁》。鄉村學究,胡亂抄襲,混吃混喝,交差了事。字數過多,條條框框,不宜記憶;禁錮思想,精神枷鎖;功底之薄,實踐降低,窮鄉僻壤,文化落後,令人辛酸。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石刻丟失,2012年由範之後人載於《富民文史資料》,《雲南日報》刊登,中華文明網傳播。此時現代化新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人們已有識別能力,隻是曆史文獻。邵三水也是2017年5月,在廣東網絡調查雲南昆明經濟文化,意外搜尋赤鷲邵家,才得知邵氏家訓,焚燒之邵家大院,由廣東到赤鷲考察。在此之前,邵三水映象中赤鷲邵家已無後人。由此可見,報紙,網絡,書本,親友言談,不可人雲亦雲,紙上談兵,務必實地考察,調查研究,實事求是,批判吸收,方得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