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理想狀態下的求洛希極限d的公式是d3=a3×(大星球密度÷小星球密度),a根據小星球自身的堅固程度進行取值,如果是硬邦邦的石塊拚起來的硬物就取值1.26,而如果是能像海水那樣會隨著引力而潮起潮落的完全流體就取值2.42。現實當中的小星球因為其不純粹性,一般a的取值都在這兩個數字之間。另外,其實這個式子隻是最理想的式子,沒有考慮離心力等相關因素,但那個真實式子一來不適合給元太做科普,二來也不適合我給你們做科普……有興趣的可以在高中學了基礎的天體物理力學之後自己對著百科學習一下……】
“總之,蘇梅克列維曾經在那天和木星擦肩而過,距離相當近,”本田看到元太大概明白了為什麼蘇梅克列維會被撕碎之後,繼續開始說明。“更重要的是,根據當時的軌道預測,他們發現如果蘇梅克列維的軌道是相當穩定的兩年軌道,也就是說如果蘇梅克列維的碎裂真的是因為它在1992年7月的時候和木星擦肩而過的話,那麼在1994年7月份,蘇梅克列維很可能將再一次和木星擦肩而過,而這一次很可能會距離木星更近,甚至直接撞上去。”
“整個天文界都被驚呆了,因為此前他們還從來沒有觀測過這樣大的一顆彗星和木星這樣重要的天體碰撞的景象,因此他們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驗證蘇梅克列維是否會在1994年7月撞上木星。”
“最終,他們確定了,蘇梅克列維會在今年7月份和木星發生碰撞,而正好從報紙上看到了這條新聞的鈴木次郎吉先生向東京天文台提出了要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天文觀測站的想法並且願意注資支持,所以我們就擁有了一台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高空望遠鏡。”
“那我們什麼時候能看到?”光彥問道。“就在這幾天嗎?”
“那倒不至於,”本田搖頭。“根據目前公認的預測結果,蘇梅克列維碰撞木星至少也要等到16號,而我們這邊的觀測應該是在17號到22號這幾天。”
“為什麼這串彗星在16號就會碰撞木星,而我們要在17號才開始觀測?”元太問道。
“因為有些彗星我們很可能看不到啊,”本田苦笑。“雖然說珍珠樹要比地上的那些天文台要自由很多,但在機動性上和哈勃之類的望遠鏡是沒有可比性的,所以有些碎片撞擊木星的時候我們很可能處於無法觀測的位置。我們接下來幾天的行程將集中在南太平洋海域,因為這是這一帶能看到最多碎片碰撞的地方——根據觀察結果,蘇梅克列維從碎片A到碎片W在內的23份碎片現在還有20個碎片仍然存在(作者:蘇梅克列維的字母命名相當微妙,我會在後續部分補上,總之不能用常理去設想命名方式。),其中有一共我們應該能看到碎片D;K;N;R;W,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碎片C;E和G。”
“南太平洋?”千羽愕然。“我們要去南太平洋?”
“是啊,”本田看了千羽一眼。“我們應該會在新西蘭一帶徘徊幾天,因為那裏是全世界最好的觀測蘇梅克列維的地區。在觀測完碎片N之後,我們會趕往夏威夷一帶以觀察後續的R和W兩個碎片。放心,我們計算過了,珍珠樹的給養儲備和航速都能支撐這個計劃,保證我們的觀測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