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呆被凍住,整個人就那麼沉在了裂縫底部,他抬頭一看,可以看到瞌睡蟲正遊在自己上方,仿佛沒看見自己似的,一直往前遊,很快失去了蹤影。
我聽到這兒,覺得不對勁,說那說底不是黑暗一片嗎,你們在下麵是怎麼看見東西的?這地方可沒有防水探照燈。還有,他們又沒有水肺一類的工具,是怎麼在水下長時間行動的?
這麼一問,天然呆的話被打斷了,他頓了頓,說可以的,並且向我們說了一下入水的條件和設備。
他們之所以能潛的那麼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自身素質,二是借助於一些比較原始的潛水工具。由於小扶桑下就是聖湖,小扶桑的人不算是傳統藏民,所以是會下湖的,當然也會捕魚。很早之前,由於盛名在外,因此經常和各地人打交道,精通多種地區的語言。
由於靠近大型的冰川湖泊,再加上這地方沒什麼娛樂,所以小扶桑的人幾乎都會下水。在一個封閉的地方,你總得學會自娛自樂吧?因而那時候,還有過一種自發的水下比賽,說白了,就是找點兒寄托的,否則在這地方真的會憋死。
那瞌睡蟲心裏扭曲成這樣,絕對是憋出來的。
在這樣的條件下,小扶桑的人,本身鎖喉閉氣的潛水能力就很厲害,再加上借助一些工具,就能在水下穿行。這兩樣工具分別是火殼和一種動物膀胱製造而成的原始水肺。
火殼是水底變異生物的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冰川細縫裏,外表很像甲殼蟲,身上的兩支甲殼,在水中會微微散發出藍光。小扶桑的人捕捉這種昆蟲,處理它的甲殼,用打磨的很薄的髒袋裝起來,下水的時候,將這髒袋綁在手上,就能發出藍光,像個小型的裝飾燈,唯一的不足就是光亮太小。
原始水肺也是用動物的膀胱一類經過特殊處理的袋子製成,可以往裏麵注入空氣,袋子綁在手腳和四肢,非常輕鬆靈便,這是古代先民獨特的智慧,小扶桑的人自己經過改良,大大延長了入水時間。
再有就是水壓的問題,那冰縫是傾斜的,雖然看起來深,但高度其實是在可承受範圍內的,特別是對於習慣了水下環境的天然呆兩人來說。
借由著體魄和工具,他們才能在水下穿梭如無物。
當時被凍住之後,天然呆還有水肺,所以暫時沒有窒息的危險,但陷在水中無法動彈,絕對是很危險的。他不明白瞌睡蟲為什麼不理自己,但肯定和那冰層中的東西有關。
那就是若度母。
他們不是第一批下水妄圖拿到遺跡碎片的人,有很多人都死在了若度母手裏,剩下幸存下來的活人,講述起自己的遭遇和經曆時卻各不一樣。
有些人會突然被冰層中伸出來的手給抓住腳,活活的耗盡氧氣憋死;有些人會突然感覺背上被壓了什麼東西,整個人沉到水底,在巨大的無形的重壓下,甚至可以清晰的感覺到自己的骨頭是怎麼斷裂的,還有人會突然失去視力,在水下胡亂打轉,最後也被憋死,狀況太多,很難說若度母究竟是用什麼方法害人的。
總之那一次,天然呆是感覺自己被凍住了。
他心中沒有害怕,甚至沒有任何感覺,對一個活的太久太久的人來說,生存隻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即使被打破,似乎也沒什麼要緊的。
但沒有感覺並不代表會刻意尋死,所以天然呆還是盡力的反抗。他試著去指揮自己的身體掙紮,掙紮開那些其實並不存在的冰。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的玄冰層中,那個似人又似魚的臉一直在看著他。
掙紮了須臾,天然呆意識到不行,這樣下去,自己的體力消耗的太快,水肺中的空氣也所剩不多了。
他開始保持著那個被凍住的姿勢一動不動,腦子裏卻在思考對策,但那樣的環境下,他覺得自己的腦子仿佛都被凍住了,神智在缺氧的狀態中也有些遊弋。為了拉回自己的注意力,他狠狠在自己舌尖上咬了一下。這一咬,便覺得痛感從舌尖,如同線條般遊走開來,瞬間彌漫全身。
霎時間,那層無形的冰,就仿佛被打破了一樣,天然呆的反應速度很快,立刻由於般的往前竄,而冰層中那抹藍色的影子也跟著移動,遊了四五米左右,他發現了扶桑遺跡所在。
所謂的遺跡,其實就是扶桑木根須那一塊,深深的紮入了大地,漆黑如墨,如同化石,由於體積太大,你是無法看見整個遺跡樹樁形的全貌的,所能見到的,隻是方寸之間,乍一看,還以為是黑色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