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教化(2 / 2)

周玄業又是一笑,道:“護食、自私,這是人的本能,自私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是所有生物都與生俱來的。但人可以通過後天的環境來抑製它,有些人抑製住了自私,所以人類社會,才產生了博愛這個詞。”

我頓時明白了周玄業這幾個前言不搭後語的問題所要表達的意思了,於是說道:“所以你認為,要想根本上解決和減少這些事情,隻能從教育塑造著手?”周玄業所說的那個山村,那裏的人如果能接收先進的思想和教育,自然就不會再缺女人,同樣的,也就不會再買女人。源頭的問題解決了,市場就會慢慢縮小甚至消失。而那些畸形的市場需求,又何嚐不是人類心理的扭曲所延伸而來的?

周玄業點了點頭,道:“不過總有那麼一些人是無法遏製自己的,所以還需要法律。法律和教育,強權與人格塑造,缺一不可,但這不是我們能管的事,我們能做的,不過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已。”

這個話題到此結束,這個世界還有太多的陰暗麵,但也有很多的陽光。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在不斷學習和進化的過程中完善自己,就像每一個生來就帶著殘忍基因的孩子,他們慢慢學習知識,慢慢塑造人格,最後,才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隻有塑造了好的人格,才不會滋生那麼多扭曲的市場需求。

下午時分,我們到達了邊城片馬。這是個小地方,下麵還有四個村社,由於地處中緬貿易的中心,所以地方雖小,經濟卻是不錯,人人臉上都掛著一種滿足,就是建築物有些老了。

‘片馬無窮山’的說法卻不是瞎來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片馬這個詞兒,來自於景頗語,意思就是‘木材堆積的地方’,站在片馬的高處,還可以眺望到‘三江並流’的壯麗景觀。所謂的三江,也就是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水係穿雲南的情形,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三江彙聚,又恰逢落日,遠遠望去,隻覺得山間如同有三條金龍在崩騰,遠處的高山,有些已經帶了雪,江水與雪山,落日與莽林,鬱鬱蔥蔥,綿延萬裏,令人心潮澎湃。

我深深吸了口氣,覺得空氣都是十分清冽的,頓時有種免費旅遊的感覺。

當天晚上,我們在片馬住了一晚,又逛了逛當地的夜市,吃了些特色小吃,第二天便收整了裝備,開始朝著那片危機重重的莽林而去。我們一行一共十六人,並沒有全部離去,而是留了四個人在片馬,以防出什麼意外,好隨時接應我們。

我們十二人開始徒步進入滇緬叢林,這段路由於已經被人為開發出來,所以走起來並不困難,站在看出,還可以看到炊煙嫋嫋。我記得宋豐的話,那些農民,很可能都是白天種地,晚上幹黑活的,所以眾人都沒有接近那些有人煙的地方,而是拿著指南針,在叢林裏疾走。

因為有人類的加入,因此滇緬叢林的前半截並沒有什麼危險,很多大樹都被砍得隻剩樹樁子,宋豐所形容的那種遮天蔽日、挨挨擠擠的大樹根本看不到,沒有足夠的樹,猛獸毒蟲什麼的自然也就少了,因此最初給我的感覺並不像原始森林,反而像一片普通的林子。

這一走,便走到了下午時分,眾人正估摸著該紮營的時候,居然和林子裏的另外一批人不期而遇了。

對方看到我們也顯得很驚訝,那是幾個農民模樣的人,有些穿著少數民族服飾,有些穿的比較現代化,一行五六個,背著背簍,扛著工具。我心裏咯噔一下,心想:他們會是誰?是普通的良民,還是隱藏的毒販子?或者人販子?或者是幹其他不法勾當的?

拖宋僑明的福,我現在對外界的警惕,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看誰都覺得像犯罪分子。

不等我們開口,那幫人裏年紀比較大的一位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天快黑啦,怎麼在林子裏晃啊。”

隊伍裏一個綽號叫順子的人聞言答道:“我們是來這裏玩兒的,探險、旅遊。”那人看了看我們的背包和掛著的照相機,哦了一聲,隨機道:“這地方不太平,你們晚上住哪兒?”

順子說:“我們有帶帳篷。”

那人立刻擺手:“哎,不行不行,太危險了,去我們那兒歇一晚吧。這地方經常有走私的,你們要是撞上他們,就不好了。”我挺意外的,沒想到這個老人家,竟然直言不諱的說出這種應該稱為隱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