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買賣陣營是分左右落座的,所以姓傅的坐在左側離我較遠的位置,我倆誰也不搭理誰,不過我一直有注意他,想著這小子是來買什麼東西的,但一直到我的東西上場了。
“這是一款古西域流滋國的‘琉璃填彩的掐絲腰壺’,真品鑒定,高十二厘米,寬七厘米,表麵有琉璃填彩,有人物十七名,八馬十二鷹,造型精美,工藝精湛,光透有琉璃暈。當然……”說到這裏,介紹者突然停頓了一下,道:“最最具有價值的是,在它的頂部,鑲嵌有一顆一體雙生的‘鴛鴦石’。”
在場有懂行的,頓時竊竊私語起來。
這鴛鴦石,那陳老板當時跟我提過,也就是一顆寶石,呈現出藍和紅兩種顏色,自然界的紅寶石極為稀少,藍寶石相對多一些,但這種一體半紅半藍的鴛鴦石,近代隻有1991年在山東出土過一個,所以這個掐絲腰壺上價值最大的,就是這顆鴛鴦石。
我當時對於它的珍貴還沒什麼具體印象,此刻見會場的很多人都麵露驚訝和興奮之色,頓時也有些激動起來。
緊接著競拍開始了。
“底價八百萬,起拍價兩百萬。”
頓時,價格就叫的火熱起來,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叫到最後,以八百五十萬的價格,落到了一個年紀頗大的老奶奶手裏,果然,女人對於寶石是執著的。
這個價格和陳老板給我的估價差不多,我心裏放鬆下來。東西既然成交了,那麼我現在留不留下來都無所謂,但我發現,從頭到尾,那姓傅的都沒有叫過價,我有些好奇,他既然來買東西,怎麼一直不叫價?
難道是前麵的東西,他都不滿意?
拍賣的物品,事先都有清單的信息的,如果所有的東西他都沒興趣,那麼自然就不會留下來,也就是說,讓他感興趣的,是在這八樣東西之後,我依次看了下去。
第九件是個成化年間的五彩盤。
第十件是一張據說是張大千的畫,之所以說是據說,是因為現在市麵上張大千的畫炒的很高,而拍賣行並非沒有假貨,他們同樣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第十一件是一把古劍,隻有劍身,沒有劍鞘,看上去平平無奇,看介紹,是一把清代龍泉鎮出產的古劍。
第十二樣是一個據說是郎窯紅的方瓶,瓶子倒是挺紅的,至於是不是真的郎窯紅我就不知道了。
古玩這點兒東西,還是我從古爾班通古特回來後臨時抱佛腳去了解的。
這四樣東西裏,不知道姓傅的是衝著哪一樣來的?
拍賣繼續往下進行,那個五彩盤也拍出了個高價,相反,到了張大千這兒,卻沒人叫價了,因為真東西價值太高,而如果買到假的,幾乎能氣的人吐血,大概都怕看走眼,所以這件東西反而流拍了。
到那把劍時,隻聽那司儀介紹道:“這是一柄在龍泉鎮出土的古劍,上刻司鬼二字,劍身有孔錢紋,劍柄為陰陽雙魚。關於這柄司鬼劍,當地還流傳著一個故事。”
緊接著,這個司儀就開始講起了關於這柄司鬼劍的來曆。
龍泉鎮,古時以鑄劍聞名,便是在今時今日,龍泉寶劍也極富盛名,去龍泉鎮旅遊的,如果條件允許,在當地的劍鋪裏打造一柄以手工古法鍛造的龍泉劍,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隻不過價格有些昂貴,一般人消費不起。
再說這柄司鬼,相傳明末清初,清軍入關時戰火燎原,龍泉一帶,出了很多抗擊滿軍的英雄。其中司鬼的主人便是其中一人。這人聽說最初是個出家修行的道士,後來不知因為什麼原因還俗了,在龍泉鎮打了劍。
這把劍,就是他自己所用的配劍,也是用這把配劍,當時斬殺了很多清軍。
後來,明朝還是被滿洲給滅了,當時就頒布了一條令,即男的要留辮子,而女的要廢除裹腳習俗。